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08
成果描述:
恶性肿瘤是中国居民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癌症人数超200万,占死亡总数的22.32%。恶性肿瘤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疗法,其中药物化疗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多种肿瘤在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极易产生耐药性,且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对于寻找和研发新型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以及确立肿瘤耐药性标志物指导肿瘤靶基因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厦门市科技局共3项课题资助,研究起止时间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研究内容包括:该项目运用酶解法提取到的多种天然生物蛋白多肽,分子量小,营养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安全无毒,是一类易于开发和应用的多肽类保健品。从海洋湖泊中研究筛选具有抗癌效应的天然物质提取物。研究发现文蛤多肽和河蚬提取物对肺癌、肝癌、胃癌和宫颈癌等多种高发恶性肿瘤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文蛤多肽能能通过调控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癌活性。因此,这些来源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辅助药物,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2(Cks2)和核受体家族成员视黄酸受体γ(RARγ)可作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恶性度及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判断指标。通过利用蛋白组学的实验分析了文蛤多肽处理前后的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蛋白图谱,发现了与细胞周期、凋亡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异常高表达的Cks2通过缩短癌细胞周期和保护癌细胞逃避凋亡而诱导癌细胞产生抗药性;RARγ通过调控Akt/NF-кB和Wnt/β-catenin两条信号轴,介导PCNA、P21、MMP-9、CyclinD和P-gp表达改变,促进癌细胞生长与成瘤、迁移与侵袭,同时还参与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以上研究内容共发表研究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6篇,发表在包括《Febs Letter》、《Liver International》、《Cancer SCI》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等SCI期刊杂志上。该研究以丰富的海洋湖泊资源为原材料,筛选和获得文蛤低分子活性多肽、河蚬提取物等抗癌效应物,并分析了其抗癌作用机制,为生物蛋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该基础上,研究阐明了Cks2和RARγ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为确立肝内胆管细胞癌耐药性标志物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