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东风螺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湖南农业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06

成果描述: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水产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泥东风螺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开发:首次获得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全线粒体基因序列,构建了泥东风螺转录组基因库,分析了中国沿海泥东风螺野生和养殖群体的亲缘性和遗传分化,开发了泥东风螺EST-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对于泥东风螺种质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等具有重要意义。泥东风螺繁殖和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创新性地研发了一整套泥东风螺无沙人工育苗技术与工艺,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提高了种苗成活率,实现了泥东风螺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为泥东风螺增殖放流和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种苗保障基础。泥东风螺增殖放流示范区环境与资源调查:查明并评价了泥东风螺增殖放流示范区—福建连江黄岐湾海区环境及泥东风螺资源现状,为泥东风螺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泥东风螺增殖放流、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估技术:首次开展泥东风螺增殖放流,创新性地采用笼壶作业定点调查结合诱捕试验方法评估泥东风螺增殖效果。研究结果对促进福建泥东风螺资源恢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泥东风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开展了不同饵料、水温、盐度、底质对泥东风螺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等。为泥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和增殖放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授权专利情况: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技术经济指标:2012-2014年课题组共培育出泥东风螺种苗1733.85万粒,稚螺成活率平均为30.14%;成果应用企业累计培育泥东风螺种苗4.6706亿粒。2012-2014年课题组在示范区放流泥东风螺种苗713.44万粒,应用单位放流373.4万粒。2014年示范区泥东风螺资源生物量已达27.640g/m<'2>,较放流前的1.254g/m<'2>增加了21.04倍。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项目研发的泥东风螺无沙人工育苗技术已在中国南方沿海推广应用,实现了泥东风螺种苗规模化生产,2012-2014年成果应用企业累计培育泥东风螺种苗4.6706亿粒,实现产值7473万元,利润4701万元。项目建立的泥东风螺增殖放流示范区取得较好增殖效果,2013-2014年在连江放流海区及周边海域捕获泥东风螺新增产量38.3吨,新增产值1455.4万元,新增利润854.3万元。该项目成果应用推广累计实现新增产值8928.4万元,新增利润5555.3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