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05
成果描述: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水产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海藻品种的引进与繁育技术。率先开展了坛紫菜常温淋藏换网技术研究,创新了坛紫菜网帘保藏技术工艺,解决了坛紫菜规模化养殖持续供苗问题;首次开展了刺松藻及长茎葡萄蕨藻人工育苗和养殖等技术研究,为海藻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海藻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开展了系列海藻功能食品和生物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规模化制备的技术体系。海藻食品加工新工艺。应用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开发了即食海带脯、海带糕、海带酱、紫菜酥、紫菜罐制品、速食坛紫菜等产品,部分产品已推广应用。海藻质量安全研究。开展了海藻对有害元素的富集规律、海藻中有害元素在动物中代谢及毒性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相关解毒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了海藻中有害元素Al、Cd和Pb的形态。授权专利情况:坛紫菜幼苗保藏换网养殖方法ZL200510043600.7。一种即食海带脯的加工方法及产品ZL200910111253.5。一种江蓠的综合利用加工方法ZL201110129011.6。一种紫菜酥产品的加工方法ZL200910110861.4。一种即食海带糕休闲食品的制备方法ZL201110194349.X。技术经济指标:坛紫菜幼苗淋藏换网常温保苗时间为50~60天。培育出全长0.2~0.5厘米规格的刺松藻幼株10~15亩;平均附苗密度为0.1~0.2株/厘米;海区试养殖产刺松藻湿重1000公斤/亩以上。扩繁培育出长茎葡萄蕨藻总重量40公斤以上,0.5㎝~1.0㎝的长茎葡萄蕨藻幼株10万株以上。获得褐藻多酚、琼脂糖、硫琼脂、海藻多肽、海藻膳食纤维、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构建了规模化制备的技术体系。褐藻多酚浸出率大于3%,纯度大于60%。开发低电渗琼脂糖产品(EEO〈-Mr〉≤0.1),硫酸根小于0.2%。硫琼脂产品,硫酸根含量大于5%。获得海带糕、海带酱、即食海带脯、紫菜酥、紫菜罐制品及速食坛紫菜生产工艺,开发出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研究海藻中重金属富集效应,开展了5种海藻中铝、镉、铅的形态分析。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完成制定了4项省地方标准,发表学术论文36篇,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海洋大型藻类的全产业链应用与示范,部分产品已进行推广应用,对福建省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至2014年,项目技术成果应用累计新增产值62469万元,新增利税7358万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将为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