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04
成果描述:
项目所属领域:该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的环境医学、劳动卫生学和媒介生物控制学方向。主要技术内容及研究成果:该项目是针对入境垃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综合评价的一项系统性研究。在调查中国入境垃圾的种类、数量和输入口岸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入境废纸、废塑料、废五金等主要废旧物品携带的生物性(医学媒介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化学性(重金属、苯、甲苯和二甲苯及其它VOC气体)和物理性(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卫生危害因子特征的研究;调查和研究了入境垃圾携带卫生危害因子对环境中空气、水体、土壤生态的影响,以及入境垃圾携带卫生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装载废塑料的集装箱中VOC的量比较高,而装载废纸的集装箱中苯系物含量较高;入境垃圾微生物污染程度严重,且1-3月份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值最高,并从中分离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25种;从再加工场所生物气溶胶的样本中分离到了肺炎链球菌等30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发现再加工场所土壤及其排出的废水中均有重金属污染,特别是废五金进口口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十分严重;调查研究发现入境垃圾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健康有确定性的影响。完成了卫生学危害因素特征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建立了卫生学指标及其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数据库和卫生安全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等,并在该基础上提出入境垃圾应对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7个(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正式发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2篇(SCI收录3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项目研究建立了入境垃圾从业人员健康调查体检方法、入境可垃圾加工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监测方法和入境垃圾及周围环境微生物检测方法,分别厦门、福州、福清和宁德等口岸进行了验证和为期一年的应用。结果表明,项目组建立的上述方法在实用性和准确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适合在有入境垃圾的口岸推广使用。该项目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入境垃圾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为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废旧物品和分拣加工场所查验指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和作业防护提供了依据。项目申请的多项国家专利,研制的标准均可在入境垃圾卫生安全的监管工作中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中国的入境垃圾管理,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