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平潭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泉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98
成果描述:
所属学科领域:属于林业行业中的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内容与经济技术指标:该项目由国家科技支撑、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等课题为主形成的成果,针对木麻黄青枯病、木毒蛾、星天牛等发生的现状及海防林特殊的生态区位,历经20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无公害的木麻黄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关键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测定了来自福建、广东、海南、澳大利亚的77个木麻黄优良品种(系)抗病虫能力,提出了抗性评价标准,研究了影响抗性测定的几项因素。综合筛选出惠76等6个优良抗病虫木麻黄品种(系)。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个木麻黄属新品种,填补了中国木麻黄属获植物新品种权的空白,推进了木麻黄品种的更新换代。采集鉴定了各类虫生真菌菌株112株,筛选出了对木麻黄重大害虫星天牛、木毒蛾高致病力强的优良菌株6个,这些菌株对靶标害虫的致死率均在90%以上,为木麻黄重大害虫的防治提供了优良的生防资源。创新了高致病力优良菌株的生产及林间配套应用技术。根据害虫发生规律采用粉炮、菌液、菌条等多剂型、多手段的防治措施,林间平均防效达80%以上,对海防林木麻黄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利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明确了黄酮类、总酚、单宁等物质与抗病虫性的关系;获得了3个与木麻黄抗病连锁的分子标记(GenBank登录号分别KC111441、KC135871和KF963579);克隆了与木麻黄抗青枯病相关的新基因(KF953536),为抗性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了木麻黄无性系快速繁育技术,将抗性木麻黄无性繁殖出根率提高了2.76倍,突破了难生根型抗性材料出根率低的关键技术。发明了星天牛人工饲料,解决了星天牛人工饲养的技术难题。出版的《中国木麻黄病虫害》是国内外唯一一部关于木麻黄病虫害的专业性论著,包括宝贵的原生态彩图200余幅。制定实施了福建省地方标准《木麻黄水培苗技术规程》,培育抗病虫优良木麻黄苗木3500多万株,使沿海防护林木麻黄良种应用率达95%以上。取得主要科技成果及水平:项目实施期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个,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3个,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论文1篇。成果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成果应用推广及效益:针对海防林特殊的生态区位,风沙大、沙壤贫瘠及人口密集、水产养殖数量多,不能使用对环境、人畜、水产等有害的化学农药。研究出以抗病虫木麻黄种质材料为核心、生物防治为重点的持续控制体系,有效控制了病虫灾害对沿海防护林的破坏。木麻黄优良抗性苗木、生物防治等关键技术已在沿海大面积应用推广,尤其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抗性良种应用率达95%以上;近7年在沿海共防控面积达137.3万亩,经济效益1.04亿元;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