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产后出血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93

成果描述:

产后出血发病率高达18%,并发症严重,占孕产妇死亡率25-30%,是世界孕产妇第二死因,中国孕产妇第一死因,而且90%是可以避免的,可见,产后出血预防和诊治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是全世界至关重要的课题。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超过1000ml。因此,对于剖宫产率全球最高的中国,课题组2006年从降低剖宫产率着手,开展综合治理有效措施,带领团队的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等各项指标均达亚洲先进水平,2009年获军队医疗成果奖,2010年促使中国“促进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安康”的项目启动。2009年协办全国围产年会时引进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和Bakri宫腔填塞止血球囊,2012年分别在中国注册,规范操作临床应用,并率先国内外扩大应用指征,入编第八版《妇产科学》,完善《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指南》和《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大大提高中国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的技术水平,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率先国内外开展基于Bakri球囊的基础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通过力学分析,发明一种产后子宫内压实时监护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临床救治凶险性产后出血;同时,研究子宫内压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联合子宫肌电信号等生物力学及生理学指标,探讨子宫收缩力与所需止血压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宫缩乏力生理学诊断的客观指标,率先国内外科学预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减少医务人员主观臆断,建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治系统,达到早期诊断、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明确相关高危因素,设计“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表”,抓住收缩乏力这一主要病因,系统研究国内外各种产后出血外科缝合技术的原理、步骤、效果及并发症,发明一种新的子宫压迫缝合术,临床应用100多例,并率先国内外推广与Bakri球囊联合“三明治”压迫止血方法,救治IVF术后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危重产妇,获国家发明专利,在《BJOG》发表论著,被国际上命名“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推广。该成果开展每项新技术时均查新认为在国内外具有创新性;受到段涛院长等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全军妇产科专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编写50多万字专著1部,发表SCI期刊及核心期刊论著近20篇,被《AJOG》等引用超过30次,改编教科书,完善2个临床指南,获国科金面上项目等资助4项,国家专利3项,军队及省市成果奖6项。第一完成人已成为国内该专业学术带头人之一,国际型专家,多次应邀国外手术、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学术会议授课,推广至国内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华西附院的500多家医院及美国UC Hospital等,减少近4万例剖宫产,救治1万多例产后出血的产妇,降低中国乃至世界的子宫切除及孕产妇死亡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