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病的菊苣等新疆特色中药民族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本溪百草源药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85

成果描述:

该项目历时十多年,通过构建新疆特色中药和民族药组分库和数据库,利用所建立的治疗肝病的新药筛选体系,系统筛选其中的活性组分,进一步发现了其活性成分,对其治疗肝病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搞清筛选到的具有治疗肝病新疆特色中药民族药(锁阳、新疆鼠尾草、菊苣)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新药先导化合物进行了成药性评价研究。并进一步利用采用生物信息技术和蛋白组高通量技术,针对所发现的新化合物和靶点,着重针对肝纤维化和HBV感染复制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分子进行功能化研究和药物设计。相应成果应用于相关药材栽培研究、现有维吾尔药成药大品种(清热卡森颗粒)的质量标准提高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中,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合格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项目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利用计算机文献挖掘技术实现了维吾尔药、哈萨克药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药、哈萨克药网络公开数据库(Chinese Ethnic Minority Traditional DrugDatabase (CEMTDD))。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建立了标准组分制备技术,完成了6万个组分的民族药保护肝损伤活性组分库,并通过活性筛选,发现了1000余个具有保肝活性的组分。对所发现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地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新疆鼠尾草的活性化合物,设计合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化合物-丹参酚酸B苦参碱盐,并通过肝纤维化大鼠/小鼠模型明确了疗效,确定了其作用机制,使其有望开发为治疗肝纤维化1类创新药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国内外首次发现了能靶向牛磺胆酸盐钠共运输多肽(NTCP)受体的化合物N4,为NTCP是否能成为新的抗HBV药物靶点提供新的证据,同时,有望将其开发为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将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新的蛋白质靶点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的隐形脂质体,并负载报告基因质粒实现了对肝癌HepG2细胞的选择性高效转染。有望为新靶点、肝靶向基因治疗乙肝疾病提供重要的制剂和临床方案。由于发现了维吾尔药-清热卡森颗粒的原料药材-菊苣的物质基础,利用建立的基于HPLC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三维红外光谱质量监控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企业内控标准,保证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合格率,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累计新增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尤其是抗肝纤维化活性的发现,为广大肝纤维化患者解除了病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研究相关工作发表高水平该研究相关工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5篇,其中,SCI收载10篇,IF大于3的论文6篇,总IF为29.92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培养研究生14名。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