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84
成果描述:
该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民族药学”,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干旱区可食植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团队”和新疆科技厅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草花、骆驼刺、毛菊苣等8种新疆特色维药药材化学对照品”,项目研究工作起止年限为2008年1月到2014年5月,历时6年4个月。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瘤果黑种草籽、一枝蒿、对叶大戟、沙生蜡菊、萨乌尔翠雀花等18种新疆特色药用植物进行物质基础研究,通过柱色谱、凝胶排阻色谱及其他现代分离技术获得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主要是MS、IR、1D,2DNMR,CD)等技术进行化学结构及部分新化合物绝对构型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24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7个,新骨架化合物4个。以新疆特高发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重点,从分子、细胞和整体动物等水平建立和复制了适应多种活性筛选和评价模型,发现了活性组分和化合物28个,完成了5个单体及组分的降糖及抗高血压的机理研究,首次阐明了这几种民族药的作用机制,为说明民族药用药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完善了以大孔树脂纯化为核心的有效部位富集技术,制定了玫瑰花总多酚、骆驼刺总黄酮等6种植物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利用LC-QTOFMS/MS法对玫瑰花、一枝蒿等药材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200余个化学成分。以高速逆流色谱为核心,完善了化学对照品制备技术,完成了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一枝蒿酮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常春藤皂苷元等5种对照品研究。同时完成了沙生蜡菊、一枝蒿、骆驼刺质量标准的提升。基于该项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3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6项;培养了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11名;获得国家标准样品证书3项;药材地方标准1项。该项目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新疆民族医药材的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及制备工艺。其研究结果对维吾尔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具有促进作用,对维吾尔医的宣传及传承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该项目所研制的化学对照品,它们可以应用于维吾尔医药研究、药材鉴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研制、提升,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维吾尔药的标准化具有特别积极的意义。该项目经新疆科技厅组织区内外专家鉴定,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