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79
成果描述:
基本情况: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较高,但治愈率相对较低。该项目主要针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应如何选择较合适的修复方案,从而更好地保留因牙周炎症所致松动牙及修复缺失牙这一临床疑难问题而展开一系列相关临床应用研究。项目研究工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二部分是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该项目技术的掌握可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同口腔条件的求诊患者优化修复设计治疗方案提供研究支持,也必将会使得更多因牙齿缺失需要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的患者从中得到实际有效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领域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实施以及临床实用技术的发展运用。在15年的研究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在何惠宇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共同的不懈努力,创建了较完整的科研人才构架,搭建良好的实验研究平台,在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17篇学术论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名。该项目实验数据真实可信,相关资料丰富详实,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达到申请成果并进行鉴定的各项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用于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牙周可疑致病菌菌丛、肌电分值比较分析、咀嚼效能测定以及远期临床疗效评价;牙周植骨术联合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病松动牙前、后的基牙牙周可疑致病菌菌丛、炎性细胞因子中白介素-1β水平变化的比较分析及临床疗效的评价;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及运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基牙牙槽骨的高度及桥体的大小变化对固定桥应力分布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应用及收益情况:通过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牙周植骨术联合固定义齿分别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使牙周病松动牙最大限度保留在口腔中,维护并促进了口腔功能;同时探明了义齿修复后松动基牙牙周骨组织修复重建的机制;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适应症及修复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健康防治的需求。利用CT技术结合计算机实体建模技术可快捷、准确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应用分析牙齿应力应变情况,仿真效果好、精度高、软件分析客观、准确并安全可行,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病例灵活选择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满足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进行力学分析的实际需要。通过该项目历时12年的科研实验工作,锤炼了研究团队,提升了科研水平。项目组成员除巩固临床专业知识还分别学习并掌握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技术,创建了较为完整的科研人才构架,项目完成后已培养1名博士、5名硕士,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项目技术推广该地区8家医院,广大群众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