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76
成果描述:
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通过研究新疆维、汉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并了解两民族儿童口腔行为方面的差异,对研究少数民族儿童龋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三部分:流行病学及问卷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维、汉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与龋病密切的各种相关高危因素,建立两民族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分析不同民族儿童致龋的高危易感因素;用实时荧光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主要致龋菌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维、汉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细菌的检出情况及基因型的分布;通过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黏附、合成胞外多糖产酸、产酸耐酸能力的差异,以及其黏附相关基因spaP-a,saP-c,spaPpv;糖代谢相关基因gtfB,gtfC,Srv+;耐酸相关基因F-ATPase遗传多态性的比较,探讨高龋和无龋儿童致龋能力差异的相关机制。主要技术指标:乌鲁木齐市3-5岁维、汉儿童龋病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龋病高危易感因素分析;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细菌样本库。乌鲁木齐市3-5岁维、汉儿童口腔主要致龋菌的检出率和分布研究: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研究;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研究;白色念珠菌分布研究;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乌鲁木齐市3-5岁维、汉儿童致龋毒力因子遗传多态性研究:变形链球菌黏附能力及其黏附相关基因研究;合成胞外多糖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研究;变形链球菌产酸、耐酸能力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成果应用情况:统计研究发现,投入很少的口腔预防经费,可节约后期大量的治疗费用。因此研究乌鲁木齐市维、汉儿童龋病高危因素及开发致龋细菌分子检测技术及防治标准对早期龋诊断和防治有着重要意义。课题组在对乌鲁木齐市维、汉儿童龋病进行相关研究后,针对该市特殊情况,撰写了一本维汉双语的《儿童龋病防治》科普读物,帮助老师和家长进行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在该研究基础上,项目负责人赵今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167)《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高危因素流行病学及细菌种属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对比研究》和一项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201333105)《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高危因素及致龋细菌分子检测技术及防治标准研究》,以乌鲁木齐市3-5岁维、汉族儿童口腔龋病的研究模式为基础,扩展至对新疆各地州儿童的龋病流行病学和相关细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提供全新的科研模式。通过该项目,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4篇,建立了口腔感染与免疫实验室,打造了一支对儿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防治研究和龋病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