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农业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964
成果描述:
立项背景:新疆多样的地理气候特征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天山野果林是中国果树资源分布、演化的重要地区,由于野生果树的种类繁多,分布面积很大,引起了世界果树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是多种果树的原始起源中心或次生中心,从南疆到北疆,果树分布广泛,种类十分丰富,其中野生果树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疆地区,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的山区有大量野生的苹果、杏、扁桃、核桃、山楂、李、樱桃、花楸、醋栗、树莓、草莓、稠李等果树分布,是中国野生果树资源重要的分布区域。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新疆的野生果树资源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频繁、尤其是过度放牧等原因,野果林山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果树的自然繁衍受阻,数量在显著减少,有些则处于濒危灭绝状态,如何保护和利用野生果树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近些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厅局各类相关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新疆野生果树资源的自然分布、生物学特性等诸多方面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的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9个项组成,累计经费三百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计8项。项目对新疆野生果树的资源分布及现状、开花及花粉生物学、繁殖规律、生态适应性、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然繁育系统等进行了研究。项目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以的野苹果、野杏、野生樱桃李、野生欧洲李等野生果树资源为研究对象,针对野生果树资源的研究基础和存在问题,以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分布及特性调查整理;开花及花粉生物学研究;繁殖规律研究;生态适应性及抗逆生理研究;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自然繁育系统S基因型分析;新疆野生果树资源数据库系统的构建;营养与成分的相关研究;新疆野生果树资源保护研究等内容。项目以基础研究为主,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和考核指标,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项目共计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生学位论文32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申报国家专利4项,已授权2项。培养青年教师4人,青年科研研究人员8人。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分析:项目对新疆主要野生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了较细致的研究,探明了野生果树生殖生物学、抗性生理、遗传多样性等,在多方面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野生果树资源研究空白,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资源汇集保存工作,在伊犁州新源县野果林研究发展中心建立了野生果树资源圃,对主要类型资源进行了引种栽培开展了保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较好的材料基础。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果树新品种选育、特有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保护技术的实施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