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829
成果描述:
项目背景:木薯是热带亚热带高产、高淀粉作物,世界三大薯类(木薯、马铃薯、甘薯)作物之一,单位面积里的能量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被誉为“淀粉之王”。而中国木薯产量与木薯加工业却成反比,亩产鲜薯徘徊在1.5吨左右。究其原因,一是木薯生产田间管理方式粗放,无配套栽培措施,进而造成木薯单产偏低,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显现;二是品种单一且退化严重,鲜薯淀粉含量低,难以适应木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高粉品种淀粉含量已达30%,而大部分品种含量都在25%左右)。显然,问题解决的根本,仍是品种及其技术管理,可以说“品种”是增产增收的关键。围绕“品种是增产增收的关键”这一主题,广西南亚所木薯课题组以提高木薯高产优质为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气候环境优势等条件,建立木薯育种基地,通过开展木薯品种间杂交,系统选育,多年多点不同生态条件区域试种等,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桂垦09-11’。实施年限2007年1月-2015年12月。技术原理:以提高木薯高产优质为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气候环境优势等条件,建立木薯育种基地,通过开展木薯品种间杂交,系统选育,多年多点不同生态条件区域试种等,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为中国木薯良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成果的创造性与先进性:2007年广西南亚所木薯课题组开始从事木薯品种间杂交及选育工作。其中,2008年以亲本组合为:母本(♀)‘华南5号’×父本(♂)‘华南205’进行品种间杂交,当年获得蒴果330个;2009年获实生苗293株,并进行编号,分别种植;随后分别进行了初、中、高级系比试验(各1年),开展了对木薯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木薯的生物学观察和产质量检测,筛选出3个优良株系。2013年由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该所育成的木薯优良新品系进行田间现场测产验收,‘桂垦09-11’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单株结薯数多,薯长浅生,结薯集中,平均株产鲜薯3.37公斤,按亩种植667株计,平均亩产鲜薯达2246.5公斤,较对照种‘华南205’亩产鲜薯1702.7公斤,增产543.8公斤,增幅31.93%。品质方面,‘桂垦09-11’干物质含量达39.8%,较对照种‘华南205’干物质含量36.4%,增幅9.34%;淀粉含量达31.5%,较对照种‘华南205’淀粉含量30.8%,增幅2.27%。专家组验收认为‘桂垦09-11’株系在产质量方面,均优于广西当家品种‘华南205’(18世纪由菲律宾引进,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工业型木薯品种,其主要特征是高产、高粉、耐肥)。2013年由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木薯研究所)负责布点进行区域试验;2014年由广西大学农学院木薯课题组、广西明阳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负责布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多年多点试验试种,‘桂垦09-11’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优良品质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木薯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15年7月‘桂垦09-11’获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桂登(薯)2015006号),同时也成为广西木薯品种间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之一。‘桂垦09-11’株型直立,成熟茎顶端三分杈但角度小,株间高度整齐,利于通风,行株距1.0m×0.8m或宽窄行种植,密度适中,适宜间套种,对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提高整体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薯农易接受易推广。‘桂垦09-11’薯长浅生,块根水平伸长,结薯集中,烂根率极低(<5.0%),块根形为圆锥-圆柱形,无缢痕,表皮光滑,直径粗(≥4.5㎝),块根外皮乳黄色,内皮白色,肉质白色,单株块根数8~11条。平均折亩产鲜薯2.5t~3.0t,配套栽培亩产可达3.5t以上。品质情况,淀粉含量平均在30.0%~31.0%幅度,干物质含量平均在37.0%~38.0%幅度。‘桂垦09-11’在多年多点试验观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其成熟主茎粗壮节密,直径粗(≥4.5㎝),抗倒性强;收获时,其余枝、茎杆、芽眼基本完好,冻害较少,抗寒性强;在没有水利设施的旱坡地种植,基本不缺苗,且长势旺盛,群体整齐,抗旱性强;块根膨大期前,仍保持生长旺盛,尚未发现季节性病害,也尚未发现有木薯红螨,抗病虫性强。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通过多年多点试验试种以及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桂垦09-11’具有增产潜力大、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桂垦09-11’适合在广西大部分地区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应用情况:2013至2015年分别在广西国有龙北总场(逐安分场)、广西明阳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本地农户、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农垦国有滨海农场、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进行小面积(5亩)生产试种。其中,该品种在广西国有龙北总场(逐安分场)平均株产3.40公斤,折亩产鲜薯2832.2公斤;在广西明阳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平均株产3.63公斤,折亩产鲜薯3025.24公斤;在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平均株产4.31公斤,折亩产鲜薯达3592.0kg,较对照‘华南205’增产1077.6㎏,增幅42.9%;在广西农垦国有滨海农场平均株产3.17公斤,折亩产鲜薯达2641.9kg,比对照种华南205增产360.8㎏,增幅15.8%;在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平均株产3.45公斤,折亩产鲜薯达2875.2kg,比对照种华南205增产508.5㎏,增幅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