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821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该课题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十五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3〕547号)获得立项,《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由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质监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等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项目序号为2013-1502。课题背景:六堡茶是梧州特色农业加工产品,已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梧州六堡茶历史悠久,以“红、浓、陈、醇”品质特征位居中国名茶之列。产品在粤、港、澳以及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极享有盛誉。2012年的产量约9000吨,产值超9亿元。同期,六堡茶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也日趋彰显,2006年以来,六堡茶获得的各类茶博会金奖达60多次。dB45/T435—2007《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自2007年12月28日实施以来已有六年。在这六年中,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随着六堡茶产业的不断壮大,良种良法不断推广,新的成熟可行的生产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出现,这在现有dB45/T435—2007中并未涵盖。在dB45/T435—2007中,没有对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贮存、运输以及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和生产记录方面进行规定。为使逐步规范六堡茶生产技术,鼓励企业不断推动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该次标准修订中提出对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贮存、运输以及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和生产记录方面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增加。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该标准规定了六堡茶生产过程中基地选择、规划和建设,茶树种植,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贮存、运输,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与档案记录等。该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生产。该标准的修改编写格式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内容和要求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引用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具体如下: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第11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的创造性:《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为首次对dB45/T435-2007的修定,首次明确规定了六堡茶生产所用的茶树品种,对田间管理技术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与档案记录。技术的先进性:《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dB45/T435-2014)与原有的dB45/T435-2007相比,增加的内容主要有茶树品种和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与档案记录,并对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修改。新标准更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更贴近产业发展更加。技术的先进性:该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昌平草莓、富岗苹果、店子长红枣、从化荔枝蜜、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总局2011年第33号公告)的描述,修订六堡茶的定义,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的茶树所产茶叶,为最适宜加工六堡茶的原料。在该次标准修订中,提出了对原料茶树品种作出规定的修改意见。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标准引用的标准及法规均为现行有效的,均成熟可靠。标准仅适用于六堡茶群体品种的生产。标准引用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的、有效的标准,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标准为推荐性技术标准,2007年《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35-2014)地方标准发布以来,大部分六堡茶生产企业、合作社新开辟的茶园参照标准dB45/T435-2014建设,截至2015年10月,全市有超过5家企业、2200亩以上茶园执行该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