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医科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31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在中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1/3,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单发和多发家族性IgA肾病已被证实有强烈的种群性遗传背景,说明遗传性因素在其病理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分子遗传学机制远未阐明。广西是中国壮族人群优势聚居地,IgA的发生率也很高,国内外尚未见任何采用家系分析方法来研究探索壮族人群IgA肾病遗传学发病机制的文献报道。为此课题组进行“遗传不平衡原理鉴定广西壮族人群IgA肾病相关基因”的课题,以期发现一些独特型相关基因及好的评估该病发病风险的检测指标用于临床。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分析患者家系中候选基因的等位基因传递规律,发现和鉴定部分密切关联的基因,鉴定统计遗传标记碱基突变位点,并进一步找寻起连锁等位基因,计算连锁程度与相对发病风险,并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特征作分析对比,最终力争首次发现一个或数个风险基因;并能通过检测突变等位基因点的分型来帮助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与遗传风险。主要论点与论据:在中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1/3,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单发和多发家族性IgA肾病已被证实有强烈的种群性遗传背景,说明遗传性因素在其病理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分子遗传学机制远未阐明。随着计算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信息学的发展,单体型相对危险度(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与传递/不平衡分析(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方法是近年来被普遍接受的连锁分析方法,它不受遗传方式、群体不纯和群体分层的限制,适合核心家系遗传分析,由于很好地解决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配对问题,排除了群体混合等造成的虚假关联现象,较传统的病例-对照更利于发现基因与疾病的真实关联关系。2002年始,课题组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薛超首次在国际上采用TDT和HRR的实验方法,研究鉴定了中国汉族人群相关基因,该课题前期工作者研究报道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基于HRR、TDT,对两个重要的IgA肾病候选基因Megsin C2093T、Uteroglobin G38A,与中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薛超等人亦报道了TCRCα与IgA肾病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易感性相关;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IgA肾病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可能与中国IgA肾病易感性没有相关关系。广西是中国壮族人群优势聚居地,有得天独厚的独特种族遗传资源,IgA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国内外尚未见任何采用家系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探索壮族人群IgA肾病遗传学发病机制的文献报道。为此课题组率先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TDT和HRR分析的实验设计,探索和发现壮族人群IgA肾病患者的遗传学相关基因特征,阐述起遗传学机制。力争找到若干相关基因及其连锁等位基因多态特征,为临床判断其家属发病风险及遗传倾向提供一些现实可行的标志性评估指标。并为进一步探索发病相关基因后续表达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创见与创新:在国际国内为首次按家系为基础进行纯种系壮族人群中IgA肾病的遗传学研究设计;有可能发现一些独特型相关基因及好的评估该病发险的检测指标用于临床。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该科室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临床患者的遗传风险评估;加强对该地区特有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力争发现若干个适用于临床检测的专科指标;增加数据库中关于壮族人群部分基因的基因库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