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66
成果描述:
牛结核病不仅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还感染人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中国每年对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但由于检测特异性不高,尤其奶水牛缺乏可行的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致使牛结核病在牛群中无法彻底根除及净化。项目共4个课题历时9年多,针对奶水牛结核病缺乏检测标准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别通过了广西科技厅和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的验收,取得如下重要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对不同年龄奶水牛的皮厚、皮厚与皮内变态反应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核菌素检测用量和判断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奶水牛对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的敏感性更高,且与皮厚成正相关性。证实了现有牛结核病检测标准不适用于水牛的检测,易造成假阳性。解决了长期困扰水牛结核病检测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水牛的技术空白,为水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首次比较了水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剖检、病原分离鉴定、PCR检测和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等的符合率,证明现行的变态反应特异性差,假阳性多,易误诊。进一步验证了现有牛结核病检测标准不适用于水牛检测,必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水牛结核病进行检测与判断。创造性地建立了7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牛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1种检测试剂盒(PCRl种、二重PCR2种、SYBR GREENI荧光PCR和荧光二重PCR各1种、环介导等温可视化1种和ELISAl种等检测方法,二重PCR检测试剂盒1种),其中的5种检测方法为国际首创,另2种为国内首创。构建了完善的牛结核病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牛结核病综合防控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率先创立了以水牛PPD检测为基础,并结合PCR及荧光PCR、γ-干扰素和牛分枝杆菌CFPIO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体系,采用多种方法对水牛结核病进行综合检测与判断。首次对分离两株广西牛分枝杆菌的MPB70、HSP65、ESAT-6基因进行测序与分析,从基因水平上揭示了广西牛分枝杆菌遗传特征及变异情况。首次制定牛结核病的PCR检测方法广西地方标准(DB45/T465-2007),填补中国PCR检测牛结核病的技术空白。首次制定出水牛结核病综合防制技术规范,即“水牛结核病多种方法综合检测和判断+扑杀淘汰阳性牛+繁育健康牛群+终生监测结核病”,并在广西牛场推广应用,近3年减少经济损失474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发表论文1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