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宝迪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51
成果描述:
食品安全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的优先主题之一,是关系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由于过度包装及违规使用化学品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占90%以上。该项目属于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以食品及包装材料中主要危害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生物识别、材料分析及移动物联等技术,开展现场快检、确证和溯源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快速“检测”、高效“确证”和准确“溯源”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自2011年,项目组针对上述危害成分,开展快速检测与溯源技术研究,并进行应用示范,主要完成内容及成果如下:发展创新快速“检测”技术:研制常见食品及包装材料中危害成分单克隆抗体30余种,满足现场检测需求;基于比色原理的筛查技术、侧向层析快速半定量技术、电化学超灵敏传感技术及核酸-酶复合体系介导的信号增敏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害成分快速筛查及定量检测新技术;应用通用抗体,首次开发多联检测技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集成样品自动前处理工作站等设备,实现目标的现场、快速和高通量筛查;运用磁性荧光纳米材料和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突破现有技术只能定性的瓶颈,成功实现目标定量。开发高效“确证”方法:针对食品基质成份杂、干扰大等现象,以质谱确证技术为平台,创新组合多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系统、有效构建食品及包装中目标快速提取、富集与净化体系,开发15大类近300种农兽药、非法添加物、食品包装接触材料等危害成分确证技术,研究迁移量及迁移规律,实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危害成分的覆盖,填补相关领域空白,为食品安全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建立针对特征标识物的鉴别方法和危害成分及食品基质指纹谱学信息数据库,实现未知危害成分的鉴别及快速筛选和解析,与所开发的快检技术形成有机整体,全方位、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准确“溯源”平台:以“快检初筛”结合“实验室确证”,实现由传统食品安全事件“事后检管”向“事前预防”监管模式转变;运用移动通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关键环节远程实时监控及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种植到原辅料备案、生产加工、检验等环节全程监控;组合移动终端即时查询功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和记录,实现全程信息化监管,在安徽、广东等企业、监管部门广泛应用。项目开发产品80余种,研制国家标准物质1项;申请国家专利16项,获得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3项;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26篇、出版专著7部;项目开发的相关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2011年,先后在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覆盖食品产业链各环节负责监管和检测机构,以及强曦乳业、真心食品、古井集团、宝迪及雨润肉制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和备案基地推广应用,总计应用689万例以上,共发现超标事件150多例,进口退货及销毁共40余批次,充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和贸易稳定发展,项目实施期间,共新增利润1.956亿余元,为国家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近1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