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05

成果描述: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类疾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排名第一,预计达到6100万。而北京更是中国抑郁症的高发城市,其发病率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该项目致力于探讨不同电针对抑郁症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音乐电针疗效最全面,优于氟西汀及脉冲电针。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为音乐电针开拓新的治疗领域,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该团队前期研究的音乐电针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以及临床上针灸及音乐电针对抑郁症的效果,该项目依托于国自然基金课题《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展开;抑郁症模型病理表现为额叶及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扣带回以及下丘脑等的代谢异常。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组学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物动态多参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该课题以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为干预手段,利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造模方法复制SD大鼠抑郁模型,通过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血清及脑-肠轴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谷氨酸代谢产物及神经肽含量的影响,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提示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可逆转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并且能提高慢性应激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其效果与百忧解相仿,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之一。在干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及谷氨酸受体方面,音乐电针疗效最全面,优于氟西汀及脉冲电针。在对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状态的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的作用效果音乐电针治疗要优于脉冲电针。以上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19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1篇),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3名,项目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越性,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团队。该研究支撑了音乐电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拓宽了音乐电针的治疗适应症。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