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61

成果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针对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以及治疗对心脑血管意外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靶向性声学造影是近年来评价斑块稳定性的热点研究内容。鉴于IL-8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将IL-8单克隆抗体偶联于超声造影剂上来实现对粥样斑块的靶向性造影研究。使用SPDP法将IL-8单克隆抗体偶联于SonoVue微泡上,通过玻片凝集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证明IL-8单克隆抗体成功偶联到SonoVue微泡外壳上,即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成功。偶联后携IL-8单克隆抗体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微泡大小、形状与未偶联SonoVue微泡基本相似,说明偶联后的声学微泡与偶联前的微泡物理、生物性质没有改变。在体外寻靶实验中发现,与未偶联SonoVue微泡相比,携IL-8单抗靶向性超声微泡与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粘附作用更显著、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二者在与正常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比较中,两种微泡间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损伤内皮细胞高表达IL-8,而通过SPDP法制备得到的靶向性超声造影剂能特异结合于损伤内皮细胞。这为检测损伤内皮细胞、评价内皮功能障碍提供了新方法。将偶联前后脂质体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造影研究,课题组发现与普通微泡造影剂相比,携IL-8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不仅能更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过程,而且还可延长其显影时间,有助于发现造影前漏诊的斑块。SonoVue是微米级声学造影剂的代表,在临床应用相对成熟,但它作为一种血池内显像,无法完成血管外的造影,为了能超越常规造影剂仅能发生血池内显像的局限性,推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向血管外领域的拓展。课题组通过改变不同脂质的比例,采用冷冻干燥-超声法,制备出了形态规则、粒径均一、体外稳定性好、相对安全、动物体内显影良好且显影持续时间较长的纳米级脂质体超声造影剂。鉴于自制纳米级脂质体超声造影剂与SonoVue微泡具有相似的膜结构,采用SPDP法将IL-8单克隆抗体偶联于自制纳米级脂质体上,经玻片凝集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证明偶联成功,且偶联前后脂质体物理性质无明显变化。将自制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和SonoVue微泡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造影研究,发现自制纳米超声造影剂与SonoVue一样具有增强斑块显影的作用,且能更早地发现斑块,并与斑块的结合时间更长,更易于鉴别斑块。课题组制备成功的携IL-8靶向性(微米级/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为靶向性超声造影的研究开辟了一片天地。该项目组共获得8项相关基金支撑(国家基金3项,省级重点1项,省级基金4项)。完成相关论文30余篇,SCI收录9篇,北大核心期刊17篇,SCI影响因子合计32.136,中文复合IF10.356,SCI他人引用次数82次,引文SCI最高影响因子15.343。并申请国内专利1项。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