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51
成果描述:
选择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鲇形目鮡科和鲤形目鲤科的野鲮亚科鱼类,采用经典分类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运用分支分类学(Cladistics)理论,展开分类、分布和分化研究,进而深入探讨云南六大水系的起源和分化。研究证实,淡水鱼类的分布格局和系统发育记录了水系的变迁和更替的轨迹。当亲缘关系甚远的类群重复出现在相同且特定的分布区时,它们的分布格局可能是由某个造成此同一格局的历史事件所致。4项主要科学发现点如下:围绕着鮡科和野鲮亚科的分类和分化研究发现1新属-异鮡属、鲤科和鮡科鱼类20新种、1国内新纪录种,归并2物种,即将高体墨头鱼归并为无须墨头鱼的同物异名;将间褶鮡归并为平吻褶鮡的同物异名。元江-红河水系为一分界线,从该水系东部与西部的鱼类分布及区系组成证实元江至澜沧江一带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褶鮡属和拟鰋属的起源和分化揭示了滇西诸水系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3次隆升密不可分。褶鮡属的分化证实,晚上新世高黎贡山和横断山诸夷平面较完整均一,滇西各大水系曾相互沟通;晚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的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元江-红河水系形成及褶鮡祖先的第1次分化;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促成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江呈扫帚状依次散开,褶鮡也伴随着发生了3次分化,对应于藏高原的3次隆升;拟鰋属鱼类的分布揭示高黎贡山的抬升导致该属的物种分化。盘鮈的起源和分化揭示,古云贵高原是盘鮈属鱼类的起源、分布和分化中心,南盘江形成时期早于元江和金沙江,南盘江、绿汁江和金沙江先后与古滇池相联通,元江-红河主干的左岸支流曾向古云贵高原浅水湖泊袭夺或南盘江水系小支流改道。分类结果被世界2大鱼类数据库(FishBase, Catalog of Fishes)采纳和收录。他引文献1-3的作者在其新种描述中,引证了代表性论文1-3。他引文献4的作者引用了代表性论文1、4、5、7,核心论文9、10、12。Dr. Ng (2010)认为褶鮡系统发育研究,大量运用了肌肉解剖的形态特征是该研究的亮点,肌肉特征展现了丰富的系统发育信息,是将来鮡科鱼类分支分类学的重要方向(他引文献8)。Dr. Thomson最初认同将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作为青石爬鮡(E. davidi)的同物异名看待(Thomson & Page, 2006, Zootaxa, 1345: 1-96)。当对石爬鮡属分类整理时,在有力的证据面前他改变了原先的看法,转而支持课题组的观点,赞同2种为独立的物种,并同意共同署名发表论文(核心论文第9篇)。元江-红河水系这条鱼类区系的分界线,基本与植物学的”田中线”吻合(朱华和阎丽春,2003,地球科学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