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39
成果描述: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升高,慢性肾脏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虽能延长ESRD患者的生存,但长期透析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且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极为重要。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TGF-β/Smad)在慢性肾脏病发病及进展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TGF-β/Smad信号通路在免疫调节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故直接针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方案防治肾脏病可能引起免疫损伤的副作用。课题组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微小核糖核酸-433和21(miR-433和miR-21)参与了慢性肾脏病进展。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针对TGF-β/Smad特异性下游靶目标- miR-433和miR-21的治疗方法成功的抑制了肾脏纤维化,延缓了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为早期肾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并针对微小核糖核酸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从而将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条新途径,因而对寻找肾脏疾病的早期无创性诊断方法和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该项目的实施,建立起了利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系统评价肾脏病的方法基础;为以microRNA作为肾脏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做了积极探索;超声介导的基因转染治疗方法,为肾脏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尝试;以上均填补该省肾脏病基础研究空白。为今后该省肾脏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TGF-β/Smad3表达水平用于判断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协助选择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和判断慢性肾脏病预后以及枸橼酸-枸橼酸钠-微波抗原修复方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在省内多家医院开展用以进行临床检测或科学研究。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研究内容已在国际著名医学SCI期刊发表论文3篇,累积SCI影响因子IF>17,并在香港肾脏病杂志发表文章1篇。其中miR-433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被选为2012年美国肾脏病年会(ASN)大会口头报告;2013年香港国际肾脏学大会(ISN)壁报交流,并发表于国际肾脏病协会官方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SCI IF 8.52),并配发国际著名专家评论文章,获得国际专家同行的高度肯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极大的促进了人才培养,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