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根肿病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及大白菜新品种“抗大3号”选育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曲靖市麒麟区经济作物管理服务中心蔬菜站;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园禾种业有限公司;云南乐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28

成果描述: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十字花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由于云南的土壤类型和夏秋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云南已成为世界上根肿病最严重的区域。十字花科蔬菜是云南最大类的出口和外销蔬菜,根肿病的危害对云南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从2004年开始,成果完成单位在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支持下,瞄准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和白菜新品种选育。历经十一年,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五项创新成果:1.育成并登记三系配套高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大白菜新品种1个,且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到得了较好的效益。2.育成经省种子管理站组织鉴定的显性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1个,可广泛用于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白菜新品种选育的母本,为选育更多的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3.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1篇,《Scientia Horticulturae》,影响因子1.504,国家核心刊物8篇,平均影响因子为0.5263,全部论文影响因子累计5.714。4.获得基于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国家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项。5.获得与抗根肿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2个。具有四个主要创新点:1.通过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抗根肿病基因和萝卜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聚合以及共同表达。2.优化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小孢子成胚率获得了显著提高,并突破了耐抽苔材料不容易出胚的技术瓶颈。3.将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根肿病抗性的鉴定,为提高十字花科作物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奠定了基础。4.应用RT-PCR技术,研究了根肿病菌基因的表达,揭示了根肿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成果转化及社会经济效益突出:近三年,在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根肿病疫区推广应用项目育成的新品种”抗大3号”26.584万亩,占省内根肿病区应用面积的16%,占省外根肿病区应用面积的1.6%,其中:2012年示范推广2.854万亩,2013年示范推广7.970万亩,2014年示范推广15.760万亩,呈现出逐年上升和扩大的态势。累计新增蔬菜32.98万吨,直接新增产值4.274亿元。自育抗病品种的应用,减少了菜农的种子成本支出,促进了增收,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产品和环境的安全性。成果应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技术水平较高项目技术思路独特,技术复杂,难度大。经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技术创新性突出,转化程度高,应用效果好,总体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抗根肿病品种培育结合上居国际先进水平。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