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曲靖市农业科学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24
成果描述:
“云豌8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程序育成。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子叶绿色的半无叶粮菜兼用,并同时具备高产、高蛋白和多抗特性的豌豆新品种。该成果技术有效地应对了云南及中国西南、西北和华南近1000万亩的豌豆产区,常年遭受干旱及病虫危害胁迫导致产量损失率高达10-30%的局面。”云豌8号”选育是在豌豆资源抗病、抗逆评价方法改进及遗传创新的基础上,利用来自国内外1600余份豌豆种质资源构建了遗传丰富多样的筛选群体,成功拓宽了亲本遗传背景育成。在产量、品质、抗性及株型改良上的创新性突出,同时,研发很好地应对了生产和市场需求,成果应用获得了极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高产:在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达512.3千克/亩;在干旱及冻害胁迫的栽培环境中,平均干籽粒产量265.5千克/亩,属高产型豌豆新品种。高蛋白:干籽粒蛋白质含量26.58%,达到了国家品种资源品质质量的高蛋白标准;鲜籽粒颜色翠绿、干籽粒子叶绿色,是适宜鲜销及干籽粒加工的兼用型优质品种。抗病、抗逆性强:在温室、田间自然病圃及大田生产鉴定,对白粉病抗性均为抗(R);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云豌8号”含有erl-1抗白粉病基因。在生长季节降雨量低于50mm的自然抗旱圃鉴定,抗旱系数80.3,抗级为:耐旱;在田间试验受严重低温冻害(开花期极端最低温-6.2℃)胁迫下抗冻鉴定调查,抗冻级为:中抗。获得的经济效益显著:2010年进入生产应用。2012-2014三年的应用统计,生产应用的面积累计达到72.2万亩,平均干籽粒产量235.5千克/亩,平均增产率18.2%,平均新增加产量36.2千克/亩;累计新增加产量2619.1万千克干籽粒;累计新增加产值9882.7万元。2014年成果当年的应用面积占云南省适宜播种区域生产面积的15.78%。社会及生态效益突出:①较高的单产水平对缓减中国长期依赖大量进口干豌豆有较好的贡献,有利于豌豆产业的良性和谐发展;②突出的抗性减少种植过程中农药的施用量、半无叶株型应对了鲜食豌豆生产”搭架”种植对植被生存环境带来的实际威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产、高蛋白半无叶豌豆品种云豌8号选育”成果,经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创新性强,转化速度快,对豌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