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姜三七”的人工驯化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50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为:桂科攻0815005-2-13,研究年限为2008.1-2010.12,研究经费30万元;项目示范应用年限为2008-2010年。“姜三七”作为民族医药中的重要品种,在民间的使用历史悠久,并发挥重要药用价值。“姜三七”在民间大多作为野生草药、药酒、含片等多种保健品以及在中医药上得到大量的应用,近年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可以利用的资源数量日趋减少,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为此,课题组针对广西是“姜三七”野生资源的产地之一,在“姜三七”野生资源的收集、加工利用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姜三七”野生资源收集、人工驯化、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以中草药野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为方向,以人工驯化栽培品种为主要目标,形成“姜三七”人工栽培技术的栽培模式,达到解决市场上对“姜三七”药材需求为目的。因此,把野生的“姜三七”资源驯化为栽培种、并研究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意义重大。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对“姜三七”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评价,按药材质量及农艺性状为指标评价和筛选优良种质,筛选性状优良的株系,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研究“姜三七”人工驯化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各个环节,总结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展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路线:研究收集“姜三七”野生资源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等,并进行鉴定评价—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人工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计划书性能指标:设计指标:、调查总结“姜三七”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等;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1个;试验提出“姜三七”的高产模式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发表论文2-3篇。、“姜三七”通过人工栽培,在保证其药用有效成份不变的前提下,单株球茎数量100颗左右,亩产40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比原野生状态提高400%;开展“姜三七”高产示范20亩以上。实际达到的指标:、完成了种质资源收集及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从国内各省份收集了“姜三七”七的野生资源3份,进行资源种植与观察试验,筛选出适合人工栽培品种1个,暂定名为“姜三七”:桂选1号;、完成了“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相关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结果:人工栽培的“姜三七”比野生的各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增加明显。、完成“姜三七”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姜三七”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对“姜三七”进行了的不同肥料适应性及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遮阴与不遮阴人工栽培试验研究。、完成了“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在该院武鸣县进行示范工作:示范面积30亩,种植表现较好,收获时,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达到试验预期效果。完成了“姜三七”药用成分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表明:改变“姜三七”的种植环境,对其内部药用成分有一定的影响,经过人工种植使用不同肥料,其内部的药用成分含量有所不同。在《北方园艺》和《安徽农业科学》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篇。李丽淑,何海旺,谭冠宁,王晖;韦本辉;主要栽培技术对“姜三七”产量与药效成分的影响。北方园艺,2011(14):168-170。李丽淑,谭冠宁,王晖;何海旺,胡泊,韦本辉;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1(6)3242-324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进行“姜三七”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并从中驯化出适合桂南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系)1个,暂定名为:“姜三七”桂选1号;研究明确野生“姜三七”种质在桂南地区生态条件下,通过人工种植,平均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以上,比野生生长产量增产300公斤以上(野生生长产量100公斤左右),增产300%。研究总结形成桂南地区“姜三七”种植技术规程(方案)一套,具有原创性;在桂南地区进行“姜三七”试验示范,解决中草药野生资源濒危难题和人们对中草药药材需求,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种植“姜三七”的积极性,扩大“姜三七”的种植面积。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步解决了“姜三七”传统种植、采收方式,拓宽了药材原料的来源渠道,解决中草药野生资源濒危难题,及人们对中草药药材需求,带动广西桂南地区农民种植“姜三七”的积极性,扩大中草药“姜三七”的种植面积,促进当今社会药材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今后形成“姜三七”的人工栽培技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保护中草药“姜三七”的野生资源提供现实解决手段。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姜三七”是民族医药中的重要品种,推广与应用“姜三七”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姜三七”种植产量,保证药材质量,扩大“姜三七”的种植面积,同时保护了“姜三七”野生资源面临濒危困境,并促进当今社会药材的经济效益,易被种植农户接受,技术示范和推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广西“姜三七”种植和产品加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面积不大,总产量不高,因此应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与加工企业合作,建立“姜三七”的品种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登记号:201594542分类号:S567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韦本辉、谭冠宁、李丽淑、王晖、何海旺任务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推荐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登记日期:2015年7月23日。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为:桂科攻0815005-2-13,研究年限为2008.1-2010.12,研究经费30万元;项目示范应用年限为2008-2010年。“姜三七”作为民族医药中的重要品种,在民间的使用历史悠久,并发挥重要药用价值。“姜三七”在民间大多作为野生草药、药酒、含片等多种保健品以及在中医药上得到大量的应用,近年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可以利用的资源数量日趋减少,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为此,课题组针对广西是“姜三七”野生资源的产地之一,在“姜三七”野生资源的收集、加工利用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姜三七”野生资源收集、人工驯化、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以中草药野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为方向,以人工驯化栽培品种为主要目标,形成“姜三七”人工栽培技术的栽培模式,达到解决市场上对“姜三七”药材需求为目的。因此,把野生的“姜三七”资源驯化为栽培种、并研究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意义重大。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对“姜三七”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评价,按药材质量及农艺性状为指标评价和筛选优良种质,筛选性状优良的株系,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研究“姜三七”人工驯化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各个环节,总结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展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路线:研究收集“姜三七”野生资源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等,并进行鉴定评价—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人工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计划书性能指标:设计指标:调查总结“姜三七”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等;驯化出适合人工栽培的品种1个;试验提出“姜三七”的高产模式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发表论文2-3篇。“姜三七”通过人工栽培,在保证其药用有效成份不变的前提下,单株球茎数量100颗左右,亩产40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比原野生状态提高400%;开展“姜三七”高产示范20亩以上。实际达到的指标:完成了种质资源收集及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从国内各省份收集了“姜三七”七的野生资源3份,进行资源种植与观察试验,筛选出适合人工栽培品种1个,暂定名为“姜三七”:桂选1号;完成了“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相关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结果:人工栽培的“姜三七”比野生的各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增加明显。完成“姜三七”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姜三七”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对“姜三七”进行了的不同肥料适应性及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遮阴与不遮阴人工栽培试验研究。完成了“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在该院武鸣县进行示范工作:示范面积30亩,种植表现较好,收获时,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达到试验预期效果。完成了“姜三七”药用成分的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表明:改变“姜三七”的种植环境,对其内部药用成分有一定的影响,经过人工种植使用不同肥料,其内部的药用成分含量有所不同。在《北方园艺》和《安徽农业科学》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篇。李丽淑,何海旺,谭冠宁,王晖;韦本辉;主要栽培技术对“姜三七”产量与药效成分的影响。北方园艺,2011(14):168-170。李丽淑,谭冠宁,王晖;何海旺,胡泊,韦本辉;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1(6)3242-324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进行“姜三七”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并从中驯化出适合桂南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系)1个,暂定名为:“姜三七”桂选1号;研究明确野生“姜三七”种质在桂南地区生态条件下,通过人工种植,平均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以上,比野生生长产量增产300公斤以上(野生生长产量100公斤左右),增产300%。研究总结形成桂南地区“姜三七”种植技术规程(方案)一套,具有原创性;在桂南地区进行“姜三七”试验示范,解决中草药野生资源濒危难题和人们对中草药药材需求,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种植“姜三七”的积极性,扩大“姜三七”的种植面积。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姜三七”人工驯化栽培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步解决了“姜三七”传统种植、采收方式,拓宽了药材原料的来源渠道,解决中草药野生资源濒危难题,及人们对中草药药材需求,带动广西桂南地区农民种植“姜三七”的积极性,扩大中草药“姜三七”的种植面积,促进当今社会药材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今后形成“姜三七”的人工栽培技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保护中草药“姜三七”的野生资源提供现实解决手段。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姜三七”是民族医药中的重要品种,推广与应用“姜三七”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姜三七”种植产量,保证药材质量,扩大“姜三七”的种植面积,同时保护了“姜三七”野生资源面临濒危困境,并促进当今社会药材的经济效益,易被种植农户接受,技术示范和推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广西“姜三七”种植和产品加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面积不大,总产量不高,因此应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与加工企业合作,建立“姜三七”的品种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