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生态型龙眼的种质创新与应用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99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于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为:桂科自0728070。该课题有系统地对国内外热带生态型龙眼进行调查、收集和保存,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广西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期调节的配套栽培技术。同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热带生态型龙眼,及其与中国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鉴定,以探明中国所种植的热带生态型龙眼的真正来源和所属类型,纠正学术上的混乱,并丰富龙眼品种的遗传演化和育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应用热带生态型龙眼与中国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进行杂交育种种质创新,获得一批种质创新材料,为开展易于成花的龙眼新品种选育打下基础。该项目研究对促进热带生态型龙眼的推广应用和龙眼品种结构调整,延长龙眼鲜果供应期,提高龙眼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创新点: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资源圃,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热带生态型龙眼研究打下基础。选育出一年多次开花结果、可实现产期调节的新品种四季蜜,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热带型龙眼新品种。在国内率先开展热带型龙眼与南亚热带型龙眼杂交,并获得了杂交后代,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龙眼新品种选育打下基础。主要论点与论据有如下几方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资源圃,共收集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22份,其中泰国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2份,越南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8份,在国内收集的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材料12份。热带生态型龙眼优良单株筛选和品种审定。在热带龙眼四季蜜群体中筛选出优良单株PN-1,于2007年通过了广西区农业厅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组织的全区果树优良单株决选,该单株产量高,稳产性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成熟期特晚,釆收期较集中,果肉质地和口感风味俱佳,是具有推广前景、适宜进行反季节生产的龙眼优良单株。200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果2008002),定名为“四季蜜”,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热带生态型龙眼新品种。具有优异性状育种材料的筛选。在所引入的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材料中,通过对其在南宁种植的适应性观察,发现Tien Da Bo-2适应性强,表现生长旺盛,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的优异性状,由于其与其他热带生态型龙眼亲缘关系相近,嫁接亲和性强,可用作热带生态型龙眼的砧木,以克服热带生态型龙眼与中国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嫁接不亲和的问题。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的ISSR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域条件对龙眼亲缘关系影响较大,越南的热带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泰国的热带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分别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四季蜜类型与越南和泰国龙眼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龙眼的亲缘关系较远。热带龙眼新品种四季蜜与南亚热带龙眼品种的AF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季蜜(PN-1)与其他龙眼品种(单株)遗传相似系数都在0.82以上,其中与泰国品种依嚣亲缘关系最远,遗传相似系数只有0.82;与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储良、大乌圆龙眼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7、0.89、0.88;与中秋1号、储良龙眼等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车站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90,存在有差异片段;利用10对引物能将四季蜜(PN-1)与所有的材料区分出来,可见四季蜜(PN-1)是一个不同于现有龙眼品种的一个龙眼新品种。杂交育种。于2007~2009连续3年进行石硖×四季蜜、桂明1号×四季蜜和四季蜜×石硖等组合的杂交,已种植杂交实生苗1350株,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龙眼新品种选育打下基础。存在问题: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由于热带生态型龙眼原产于国外,使热带生态型龙眼的资源调查和引种工作困难更大。课题组对热带生态型龙眼资源的调查和引种尚属初步,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工作。龙眼实生苗童期较长,杂交苗开花结果较迟,影响了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今后应开展克服龙眼实生苗童期的技术研究,以加快杂交育种进程。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