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南宁市植保植检站;武鸣县植保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7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于背景:项目来源于2012年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南宁市财政局(南科发〔2012〕50号)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合同编号:20122010)。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田间采集优势螟黄赤眼蜂品系,应用米蛾卵人工大规模扩繁后释放到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蜂交配后,在田间将卵产到甘蔗螟虫卵内并在卵内生长发育,使甘蔗螟虫卵不能正常发育,从而控制其危害。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筛选出6个寄生率高的本地螟黄赤眼蜂优势品系,寄生率达到80%以上。开发出3个能规模化批量生产螟黄赤眼蜂的新工艺,使赤眼蜂生产效率提高200%。研制出4个能保证规模化生产螟黄赤眼蜂的新型机械设备,使赤眼蜂生产效率提高200%。研制出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生产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1个。研制出适宜南宁市推广应用的生物防治与使用其他防治方法防治甘蔗主要病虫的协调防治策略及技术1套。摸索出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产业化运作模式1个。试验研究确定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最佳放蜂时间、密度、次数、间隔期及施放方法等。制定出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规程1套。经济指标:建立米蛾卵规模化扩繁螟黄赤眼蜂生产基地1个,年产螟黄赤眼蜂500亿头;建立2-4个标准化螟黄赤眼蜂防治站,每个蜂站产能100亿头/年。规模化生产螟黄赤眼蜂生产线,综合年产螟黄赤眼蜂500亿头防治覆盖面积100万亩,产值4000万元。在南宁市建立3个以上应用螟黄赤眼蜂防控甘蔗螟虫的综合生防田间实验和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以上;建立10个不同类型的示范点,每个示范点2000亩以上;生防示范点农药使用量降低70%-100%,对甘蔗螟虫的寄生率达80%以上,总体防效70%以上,总产值4000万元,新增产值2000万元。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产品研发创新:研发了一套米蛾卵高效扩繁螟黄赤眼蜂技术,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标准化米蛾卵扩繁螟黄赤眼蜂基地,拥有国内最大的标准化米蛾卵扩繁螟黄赤眼蜂生产线,综合年产500亿头,防治覆盖100万亩,实现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是迄今为止国内首创;开发出6个规模化生产螟黄赤眼蜂的新工艺;研发出7个新型机械设备;制定了2个地方标准;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模式。技术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部门+企业+蔗管员、部门+企业+农户(种植大户)、部门+企业+农场”及放蜂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起四级电子信息档案。培训模式创新:实行大规模集中技术培训与小范围农民田间学校相结合,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模式,实施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共开办17所,培养土专家500人。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技术适用于农业领域,已在南宁、崇左、防城港、来宾等市甘蔗产区得到应用,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对人畜和生态环境无害。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应用情况:项目实施88.1万亩次,减少防治螟虫化学农药施用2819.2公斤(折纯)以上,纯收益6721.76万元,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存在问题:应用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