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柳州市工人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53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该课题《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对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是2010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签订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桂科攻10124001B-26。课题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手术治疗后优良率在43.5-83.8%,FBSS的病因有蛛网膜炎、硬脊膜和神经根瘢痕粘连、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硬膜外和神经根的疤痕粘连。文献报道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患者中,有3%~14%的患者复发与硬脊膜外粘连有关。由此可见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疤痕粘连形成仍是骨科领域丞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技术原理:该课题实验旨在将地塞米松与明胶海绵复合应用并通过动物实验,利用解剖学、病理学等手段探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对硬脊膜外粘连的预防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手术早期可以明显减轻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神经根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减少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明胶海绵是一种可吸收的软质非生物止血材料。其特有的海绵状结构对神经组织有营养保护作用,海绵状结构不对神经组织产生机械性损伤。明胶海绵把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分开,减少了硬膜外瘢痕组织与神经粘连。该实验所用地塞米松和明胶海绵二者互补性强,在预防硬脊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性能指标:课题组于2010-2014年通过40例实验动物进行随机分组,行L4、L7全椎板切除术,术后2、4、6、8、12周分别处死动物,对手术节段椎体分别行大体观察不同时期粘连程度及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随机抽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摘除术,实验组40例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覆盖在硬脊膜和神经根周围,对照组40例按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术方法不用任何物质覆盖在硬脊膜和神经根周围,术后经过疗效评估,结果显示:选取4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研究,分4组进行病理对照研究,证实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对腰椎间盘摘除术预防术后粘连效果明显。临床随机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实验组患者术后VAS下降值都大于3,且各个时点的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在JOA评分中两组较术前明显好转,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手术3个月后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Macnab评分术后随访,优良率97.5%,对照组优良率87.5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已撰写论文3篇。已完成了科技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综上,该课题已完成了具体合同指标与任务。该研究的创新性与先进性:国内首次提出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材料的应用;其次,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为预防硬脊膜外粘连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材料和方法;采用VAS、JOA评分并结合Macnab指标进行手术疗效的评定。以上几点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技术成熟程度及应用情况:项目组经过4年的临床研究,对总的80例病人及40只新西兰白兔相关研究。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课题组临床手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具有早期明显减轻神经根炎症、中远期预防硬脊膜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预防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经济实用的新方法,因此该课题研究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已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和柳州市中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进意见:该课题研究样本量偏少,课题组将继续深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加强长期随访,以正确评估远期疗效及安全。动物实验及临床手术操作受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影像设备等影响较大,可通过培训技术人员,更新、维修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对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