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钦州市植保植检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51

成果描述:

该项目是钦州市科学技术局于2014年下达的《钦州市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钦科发〔2014〕107号)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合同(201410704)的要求,主要的考核指标是:总结出钦州市水稻“两迁”害虫世代发生转移特点;通过开展“两迁”害虫综合防控试验研究,形成一套高效的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发表论文2篇。项目实施二年,示范推广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年推广该技术面积100万亩,亩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30公斤/造,挽回稻谷损失6000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18000万元。项目实施两年,全面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在《广西植保》、《广西农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7篇;确认稻纵卷叶螟第二代发生量大,第三代为迁出代,都为主害代,严防第三代保剑叶,防治指标从严。稻飞虱主害代为三、七代,突出抓好“控前压后”,第四、七代已形成“穿顶”;项目针对“两迁”害虫防控难题,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用药减量等技术,形成一套高效的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控集成技术;特别是使用“低毒农药+农药助剂利液ST-800EC”防治方法,具有创新性。项目示范推广261.6万亩,挽回稻谷损失116208.17万公斤,项目纯收益16979.75万元;化学农药使用量合计减少117吨,节约用药成本4669.56万元;项目合计增收节支人民币21629.3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创新点:项目针对“两迁”害虫防控难题,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用药减量等技术,形成一套高效的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控集成技术;特别是使用“低毒农药+农药助剂利液ST-800EC”防治方法,具有创新性;项目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各项指标,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经过二年半的实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得到了各层植保系统和广大农民的认可。该项目的实施成功,解决了水稻“两迁”害虫的一些防治难题,集成了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用药减量等技术,形成一套高效的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控集成技术;特别是使用“低毒农药+农药助剂利液ST-800EC”防治方法,具有创新性。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可在全市、全区稻区全面推广应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