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与DNA条形码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46

成果描述: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项目是由桂财教[2011]107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九里香等药材质量标准或药用成分研究”所属课题“绞股蓝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与DNA条形码研究”,合同编号为桂科攻11107010-3-3。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承担。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在完成绞股蓝属植物分布中心野外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中国绞股蓝属药用植物,建立绞股蓝属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圃;研究种质保存技术,采用活体栽培、离体保存、种子保存相结合的方式保存绞股蓝种质资源;应用植物DNA条形码技术,探讨绞股蓝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定技术。性能指标完成绞股蓝属植物全球分布中心的资源调查和种质收集,发现广西新分布物种1种;建立绞股蓝属植物/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圃,活体栽培保存11种104号1559份,离体保存7种17号105瓶,保存的绞股蓝属植物占全球该属植物总数的58%、占全国该属植物总数的69%;完成绞股蓝属11种植物trnH-psbA、rbcL、matK、ITS4个片段DNA条形码研究,上传Genbank110条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阐述了绞股蓝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系统地开展绞股蓝属植物试管苗离体保存和种子保存技术研究,6种绞股蓝属植物离体保存360d的存活率达94.5%以上,绞股蓝种子保存2年后发芽率保持在80%以上;制定广西中药材地方标准4项,并已颁布实施,规范了绞股蓝种质保存和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操作技术规程。发表期刊论文5篇。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制定广西地方标准4项并获颁布实施,规范了绞股蓝种质保存和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操作技术规程。建立了全球物种层次最大的绞股蓝种质资源保存库,收集保存11种绞股蓝属药用植物接近2000份;在Genbank上传110条序列,占Genbank里全部绞股蓝属植物相关序列总数227条的48%,为绞股蓝属植物的分子鉴定提供了参考序列,阐述了绞股蓝属植物的亲缘关系;首次系统地开展绞股蓝属植物试管苗离体保存和种子保存技术研究。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技术的成熟程度:通过三年重复试验,起草4项广西地方标准,已颁布实施。收集保存了绞股蓝属药用植物11种近2000份种质,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适用范围适合绞股蓝种质筛选、优质种苗生产及规范化栽培。安全性该项目采用药用植物种质创新技术保存了丰富的遗传材料,既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项目在广西高峰林场银岭分场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建立了绞股蓝属药用植物活体和离体种质资源圃,为绞股蓝属植物的栽培生产提供了优质种苗。绞股蓝为林下套种物种,可推广于生态种植,课题已在广西高峰林场银岭分场和通过南宁杏林景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推广种植。存在的问题绞股蓝属植物生态变异类型较多,同种植物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推广生产前应注意筛选优良种质。历年获奖情况:该项目虽取得不少成果,但尚未进行成果登记,未获得任何奖项。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