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痛饮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44

成果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以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及不孕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5%,在盆腔疼痛和不孕妇女中本病的发病率高达60%~8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血管生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是EMs发生、发展的重要要环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紊乱可能是EMs发病的基础。该项目根据湿瘀互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和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认为蠲痛饮可能具有拮抗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作用为依据,申请立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资助。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等先进检测方法在动物模型和临床上对蠲痛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进行了的系统研究。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了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和包块的大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在动物模型能不影响在位内膜组织细胞的生长而不同程度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致其萎缩而起到治疗作用;降低EMS大鼠血清TNF-α、IL-1β、MMP-2、ICAM-1和VEGF的水平;在动物模型通过降低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VEGF和αvβ3的表达,抑制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证明了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肯定、确切的治疗作用。该项目创新点为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蠲痛饮对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和首次证明了蠲痛饮不影响在位内膜组织细胞的生长而不同程度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致其萎缩而起到治疗作用;成功地建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抗血管生成,为开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思维进行分析探讨蠲痛饮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依据,是中西医结合成功的实践,为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该项目研究设计合理、方法先进、数据可靠、结论可信。并先后在国内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13篇,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实用价值。应用蠲痛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因而推广蠲痛饮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技术上简单,操作可行。该项目用蠲痛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成果已在部分医院得到推广应用,无明显副作用,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将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