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率甘薯的脱毒快繁技术引进和利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04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桂科计字[2010]123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非粮能源作物快繁技术引进创新”所属课题“高成率甘薯的脱毒快繁技术引进和利用”(合同编号:桂科攻10123007-6B)。项目通过引进国外高效、低成本的甘薯茎尖脱毒技术、脱毒苗快繁技术和快速准确的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技术,并吸收及创新利用,对广西能源型和食用型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技术开展研究,以提高广西甘薯茎尖脱毒率、脱毒苗的增殖率和脱毒苗的移栽成活率,为广西甘薯优质种苗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建立广西甘薯高效低成本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制定广西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规程。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甘薯病毒病已是世界性的病害,其危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但世界上甘薯病毒病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供防治。实践证明,防治甘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去除病毒生产脱毒苗,只有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这项生物技术,才能将病毒彻底去除,这是因为病毒病它不同于真菌、细菌病害,它本身的复制与植物自身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病毒在植物体内的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胞间连丝传播,速度较慢,很难追上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另一种是随着营养物质流在维管束系统传播,速度较快;但茎尖分生组织中维管束系统尚未形成,病毒颗粒几乎不能通过。同时,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剧烈的新陈代谢活动,使病毒无法控制寄主的生物蛋白合成机能,且分生组织中生长激素浓度较高,也阻碍病毒的复制,从而使病毒无法繁殖。所以病毒极少或没有侵染茎尖分生组织,病毒浓度愈向茎尖愈低,从薯块上切取的0.2-0.4 mm茎尖培养出的试管苗极少或没有病毒感染,经过病毒检测,即可得到甘薯脱毒苗。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指标:甘薯脱毒原种种苗移栽成活率达90%。应用脱毒苗进行大田甘薯生产,产量比传统种苗增产15%以上。建立甘薯脱毒苗的快速准确病毒检测技术2种以上。建立高效低成本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制定广西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规程一套。发表相关论文2篇。主要经济指标建设甘薯脱毒苗繁殖配套设施及原种繁殖基地一个,年产甘薯脱毒原种种苗60万株,直接经济效益6万元。建设应用脱毒苗大田甘薯生产示范5个,面积150亩,亩新增鲜甘薯120公斤以上。通过原原种种苗扩繁和大田生产,预计年产大田种苗6000万株,年间接产生经济效益660万元。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完成了甘薯茎尖脱毒、脱毒快繁和快速病毒检测等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并建立了指示植物检测法和NCM-ELISA检测法等两项甘薯病毒检测技术;完成了年产甘薯脱毒原种种苗60万株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了“三级”甘薯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制定了工厂化甘薯育苗技术规程,填补了广西的空白,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项目开展了对广西甘薯主栽品种桂粉2号、桂薯131和“红姑娘”红薯等甘薯品种的茎尖脱毒技术研究,筛选出桂粉2号、桂薯131和“红姑娘”红薯等甘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茎尖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快繁培养基)。项目完成了甘薯茎尖脱毒、脱毒快繁和快速病毒检测等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并建立了指示植物检测法和NCM-ELISA检测法等两项甘薯病毒检测技术;完成了年产甘薯脱毒原种种苗60万株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了“三级”甘薯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制定了工厂化甘薯育苗技术规程,填补了广西的空白,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项目完成了甘薯脱毒苗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桂薯131的成苗移栽率平均达93.88%,桂粉2号的成苗移栽率平均86.0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甘薯脱毒种苗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三年累计建立甘薯脱毒苗应用基地6个,总面积955亩,其中“红姑娘”红薯脱毒种苗的应用平均增产24.6%、桂粉2号平均增产26.47%;桂薯131平均增产22.2%,基地新增产值94.3157万元。辐射应用面积达3.25万亩。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科技论文2篇。广西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研究初报,西南农学报,2013年第1期。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南方农业学报,2014年第1期。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甘薯病毒病已是世界性的病害,但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供防治,是造成甘薯减产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防治甘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去除病毒,生产脱毒苗,使用甘薯脱毒苗应用于生产,其增产效果的显著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已探索出应用在广西甘薯主栽品种上的实用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具有代表性,为广西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甘薯脱毒苗应用于生产在广西还是起步阶段,前期的宣传工作较薄弱,农民对使用甘薯脱毒苗的认识也较肤浅,使用传统的低成本的育苗方式的意识尚强。同时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苗,现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应加强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以保证脱毒苗的质量。历年获奖情况:无。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