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00
成果描述:
立项背景:针对广西甘蔗生产上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主栽品种种性退化严重,优良新品种缺乏的突出问题,2004年起课题组以甘蔗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为主,结合分子生物改良技术,通过收集和利用甘蔗种质资源,挖掘甘蔗优异种质与基因,选配高配合力优良亲本和组合,开展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选育。桂糖38号是课题组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采用“五圃制”方法育成的高产、高糖、宿根性强的甘蔗新品种。其选育试验研究期间(2004-2012年)分别得到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选育”、国家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等项目的部分经费支持。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该项目根据甘蔗异源多倍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地理远缘杂种优势,以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的甘蔗主栽品种桂糖73-167为母本,美国的重要品种CP84-119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预备品种比较圃、品种比较圃的系统试验和选择。再通过甘蔗区试,应用遗传方差和遗传×环境互作方差评价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选育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桂糖38号。桂糖38号中大茎种(茎径:2.68厘米),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有效茎多,达到4459条/亩,宿根发株率和分蘖率均较高,成茎率高,株高较高,易剥叶,57号毛群不发达,田间黑穗病率和螟虫枯心率均比较低。两新一宿平均产蔗量为6421kg/亩,比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产4.34%和10.17%。平均蔗糖分为14.95%,分别比对照ROC22和ROC16高0.93和0.86个百分点。平均亩含糖量为959.9kg/亩,较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11.29%和16.9%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早熟、特高糖:在2010-2011年广西区域试验中,11月-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为14.95%,分别比对照ROC22和ROC16高0.93和0.86个百分点。其中11月和12月的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76%和15.14%,比ROC22分别高0.84和1.21个百分点,比ROC16分别高0.96和1.02个百分点;平均亩含糖量为959.9kg/亩,比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糖11.29%和增糖16.9%。宿根性强:广西区试中宿根蔗发株率高,平均达到163.53%,宿根蔗有效茎多,达到4659条/亩,宿根产蔗量高,平均亩产蔗量为6728公斤,比ROC22、ROC16号分别增产11.49%和13.77%;平均亩含糖量为1009.8kg/亩,较对照ROC22和ROC16分别增糖17.81%和19.35%。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的技术已完全成熟,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已经明确,适合在桂南、桂中和广东、云南等华南旱地蔗区作早熟高糖品种种植。该项目是采用常规有性杂交的方法育成甘蔗新品种,没有任何转基因成分,不存在安全性问题。通过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可提高中国甘蔗单产和蔗糖分水平,为中国的制糖企业提供优质而充足的原料,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可促进中国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贡献。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新品种在广西繁殖示范推广面积达到4500亩,提供蔗种16200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家糖业政策导向和国际糖价冲击的影响,蔗糖业已连续多年亏损和不景气,蔗农、糖厂、农场、专业户等各方积极性下降,加上缺乏示范推广经费,导致新品种推广应用十分缓慢。建议国家和广西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理顺糖业发展政策,加强优异新品种的推广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