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74
成果描述:
| 原发性肝癌是病毒性肝炎进展中的严重并发症,是中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重点问题,由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早期筛查和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肝癌晚期,是造成肝癌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包括血清分子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两种方法,但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各有其局限性,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漏诊。表观遗传是指不改变基因序列而导致表型改变的现象,DNA甲基化是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标志物在胃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诊断价值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对DNA甲基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炎症的发病机制方面,还缺乏甲基化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相关研究。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团队自2008年10月起,采用科学严谨的临床设计,优化表观遗传的检测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首先,该项目利用原发性肝癌研究队列和随访数据,从抑癌基因、细胞代谢转运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寻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位点,进行甲基化检测和临床预后诊断分析,共筛选出8个与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通过与传统肝癌诊断指标AFP比较诊断价值的优劣,发现绝大多数基因与AFP单独诊断疾病相比,具有明显升高的准确性;其次,该项目从上述8个关键位点中,筛选了诊断效率与AFP相似的TRG5、IGFBNP7和CDO1共3个指标,重点评估这些指标与AFP联合诊断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发现这3个指标可明显提高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与AFP的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AFP诊断的缺陷问题,对于临床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该项目通过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研究队列,发现基因甲基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恶性转化过程的早期事件,抑癌基因、细胞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均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一步诠释了乙肝病毒感染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该项目成果主要通过论著、会议交流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讲座等形式推广,所发表的8篇英文论著全部被SCI收录,代表性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Genes,Chromosomes and Cancer和Dig Dis Sci等国际主流杂志。多次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主办山东省省级传染病学临床学术大会4次,已有近1000余名医护人员从中受益。该研究成果主要适合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等国内共9家大型知名医院应用并形成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用于临床实践均验证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肿瘤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社会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