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黄冈市植保植检站;荆门市植物保护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09
成果描述:
湖北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草害面积100%,杂草发生危害程度相当严重。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耕作栽培方式的大力推行,化学除草剂在生产上大量使用,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研究水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可持续防控技术非常迫切和重要。在湖北省财政专项项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田恶性杂草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研究”(2007-620-003-03-04)和“湖北省水稻油菜轮作田杂草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2011-620-003-03-04)的资助下,项目完成单位历时7年,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调查明确了湖北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田杂草有43种,并摸清了全省及不同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类。明确了自然条件下灌溉水流传播的杂草种子与周围生境的杂草群落间相似性较高。在全国主要稻作区采样研究了稻田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了影响漂浮杂草种子群落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依次为灌溉频率、前茬作物和纬度。使用冰冻切片方法直观地揭示了杂草果实适应漂浮的显微结构,是该方法在杂草果实形态结构研究中的首次成功应用。明确了长期平衡施肥能显著改变水稻田间杂草群落的组成,改变某些杂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抑制其发生危害程度。首次提出了截流、网捞等控制杂草种子随水流传播的生态技术措施。研究筛选了多种环境友好型除草剂及使用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平衡施肥、生态控草、高效化学防除有机结合的稻田杂草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在项目示范区应用该技术体系,使杂草的防效达90%以上,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量10%左右,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0%以上。项目实施期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篇。2008年-2013年在湖北省黄冈市和荆门市进行了水稻田杂草可持续防控技术示范推广。6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010万亩次,增收节支总额达31367万元。另外,由于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用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