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石家庄平安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99
成果描述:
| 课题“ERCC1、PLCε1等基因在食管癌、贲门癌发生进展中作用的研究”为自选课题,属基础研究。课题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ERCC1、XPF、PLCε1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省磁县高发区人群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食管异型增生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端粒DNA长度和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河北省肿瘤医院资源优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术、RT-PCR等方法对PPARγ、MMP-7、CDC25A、Smad3、ABCG2、PinX1在食管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明确其在食管癌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ABCG2、PinX1过表达食管癌细胞株,明确ABCG2在抗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明确PinX1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该课题亦对高发区人群贲门癌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增加了河北省磁县人群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携带ERCC1基因+262A/C多态C/C基因型的非吸烟个体贲门癌的易感性增加,携带PLCε1基因rs2274223 A/G SNP A/G或G/G基因型个体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携带上述基因型的个体应定期接受内镜检查。(2)食管癌组织、食管异型增生组织端粒DNA长度明显缩短,端粒酶hTERT的表达水平在食管癌变过程中明显递增,端粒DNA长度、端粒酶hTERT在食管癌前病变早期即出现变化,可作为监测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3)PPARγ、MP-7、CDC25A、Smad3、ABCG2、PinX1在食管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以及抗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点。(4)河北磁县食管癌高发区1988年-2007年20年间贲门癌发病呈明显增长的趋势,贲门癌防治形势仍然很严峻。该项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发区进行食管癌贲门癌高危个体筛查提供候选分子标志物,有助于实现食管癌贲门癌的早诊早治;可以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食管癌贲门癌发生进展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该研究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数据库收录4篇(Arch Med Res 2篇,IF:2.08;ONCOLOGY REPORTS,IF:2.19,ONCOLOGY LETTERS,IF:0.98),双核心期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肿瘤防治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论文9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3篇。该课题组发表的论文已经被多次引用。论文《PLC-ε1 gene polymorphism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individual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被引用13次,论文《ERCC1 gene+262A/C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 in nonsmokers》被引用6次,论文《Expression and mechanism of PinX1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被引用3次,其他论文也被引用数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