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论与防治技术体系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林业厅;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22

成果描述:

“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论与防治技术体系”是对西藏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20多年研究与示范工作的系统总结,其主要任务源自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成因与综合防治研究(2001-2003年)”、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西藏沙漠化普查(1994-1996年)”与“西藏荒漠化监测(1998-2000年)”、西藏自治区发改委重点项目“西藏沙漠化土地防治规划(1996-1997年)”等15项国家、省(部)级、地市级项目等。该项目重点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查明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不同时段的西藏土地沙漠化的类型、程度、面积、分布及其危害状况,编制了不同时期西藏全区及典型区域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图,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开发完成了西藏沙漠化研究地理信息系统。2.综合应用野外调查、定位半定位观测、风洞模拟和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揭示了不同生物气候带、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形成演化过程,阐明了西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的成因机制,探讨了其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间的互馈关系,建立了西藏区域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未来5年、10年和20年西藏不同生物气候带土地沙漠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和预测。3.基于土地沙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西藏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和对策,制定了沙漠化防治的总体方案与区划,完成了西藏重点沙漠化危害区域的治理规划,包括“‘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沙漠化防治规划”、“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和“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西藏山南地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规划”等。4.根据西藏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当地防治沙漠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用于西藏高原不同生物气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沙漠化综合防治措施,制定了典型区域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模式及农田沙漠化、草地沙漠化、城镇、公路沙害等的综合防治优化模式,并开展了“西藏日喀则江当沙漠化土地治理试验示范”、“八-邛公路沙害防治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工程”等防治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该项目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80余篇,成果已被成功推广应用于山南地区、拉萨市、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等地,全区近百万亩流动沙地、沙化农田、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治理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到4. 5亿以上,净收益增加4亿以上。该项目形成的西藏高原沙漠化及其治理理论体系,建立的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防治技术和优化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该成果不仅适用于西藏高原,对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球同类区域的沙漠化防治也具借鉴和推广价值,对完善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相关成果“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论体系创建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2012-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藏日喀则江当沙漠化土地治理试验示范”1997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西藏‘一江两河’土地沙漠化成因、发展趋势及整治对策研究”1993年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