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咸化湖盆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07

成果描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运动改造强烈,盆地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油气赋存条件异常复杂,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富集规律、复杂山地地震精细成像等方面存在系列难题,是国内外地学和油气勘探关注的焦点,近三十年的艰苦努力始终未获重大突破。2007年,中国石油作为重大战略课题再次立项,集中全国优势科技资源,经过持续攻关,创建了高原咸化湖盆油气地质理论和关键技术,指导油气勘探发现四个亿吨级油气田,支撑了甘青藏地区油气供应和经济建设。1.揭示了高原咸化湖盆油气赋存条件特殊性,指明和拓展了油气勘探新领域:构建了高原咸化湖盆演化及后期强烈改造和盆地古面貌恢复的理论方法技术,首次揭示了古近纪主力烃源岩发育期盆地范围约为今盆地面积的2倍,使烃源岩分布面积达1.1万km<'2>,柴西地区石油资源量33亿吨,为寻找大油田提供了决策依据。大量实例剖析和生烃模拟实验发现,咸化湖相烃源岩明显具有生烃温度门限低、转化率高、排烃时间长的“早熟-高效”特点,建立了咸化湖相烃源岩评价标准。首次在1800米〜2500米间检测到大量利于生物气生成的活体微生物族群,揭示了弱成岩低温热力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甲烷生成机制,提出了深层生物气成藏的新认识,指导发现了台南深层气藏。建立咸化湖盆砂体沉积动力模式和咸水介质对碎屑物搬运距离的控制关系,揭示细碎屑沉积同比延伸增加10-15km,使柴西新增有利勘探砂体面积5000 km<'2>。2.创建油气成藏新模式,发现4个亿吨级大油气田:建立断裂、不整合复合输导体系盆缘高断阶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发现昆北亿吨级大油田;建立英雄岭断裂与砂体多级复合输导晚期成藏模式,指导发现英东亿吨级高丰度大油田;建立山前斜坡带复合输导、多期成藏的基岩风化壳天然气富集模式,在东坪发现国内最大的基岩气田;建立柴西南坳陷区岩性圈闭油气富集模式,突破了坳陷区缺乏优质储层的传统认识,指导发现扎哈泉高产大油田。3.创新高原复杂山地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技术,首次实现了地震精细成像:针对英雄岭高海拔(3100-3700m)、大高差(300-700m)、低降速带巨厚、构造变形强烈的难点,独创非规则观测系统设计和震检联合组合最优高效采集技术,覆盖密度达104万道/km<'2>,主体方位角达到1:1;研发了基于潜水面标志层的复杂山地综合静校正处理技术,解决了没有稳定折射界面的表层建模难题。在“地震勘探禁区”首次获得高精度地震成像,突破了勘探技术瓶颈。该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8件,出版专著8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54篇,企业标准规范8件。该成果指导发现了昆北、英东、东坪、扎哈泉四个亿吨级整装油气田,新增三级油气地质储量16. 2亿吨当量,探明油气地质储量4. 3亿吨当量,使盆地累计探明的石油储量实现了翻番,油气产量从491万吨上升到898万吨当量,三年实现新增销售额90. 78亿元,利润43. 06亿元,税收16. 3亿元,成为油气储量增长最快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为甘青藏地区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