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等五种我国天牛类重大林木蛀干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597

成果描述:

研究背景:松褐天牛、栗山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等5种天牛是危害中国森林最严重的蛀干害虫。松褐天牛还携带传播的松材线虫病,已造成中国5000万株松树死亡,折合木材500万m<’3>,价值达25亿元,严重威胁着中国南方4.5亿亩松林的安全;栗山天牛在东北林区暴发成灾,危害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辽东栎和蒙古栎,发生面积320多万亩,30年生以上的栎树几乎全部受害,己造成560m<’3>木材损失。光肩星天牛将中国三北防护林第1、2期工程(1978—1995年)所营造的杨树林毁灭殆尽。由于天牛在树干中钻蛀生活,习性隐蔽,防治十分困难,是国际、国内林业界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重大难题。传统防治方法是在成虫期喷洒化学农药、幼虫期人工堵虫孔。但由于工作量大,费工费时,难以大面积实施,而且污染环境,防治效果差。林业生产上急需防治天牛新技术,以控制其危害。为此,该团队从2001年起,开展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新技术研究。主要技术内容:(1)调查发现了防治天牛的重要天敌一花绒寄甲(不同寄主生物型)、松褐天牛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均为新种),为开展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2)在研究了花绒寄甲和肿腿蜂的生态学、行为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筛选优良替代寄主和研制人工饲料,解决了天敌的人工规模化繁殖、复壮、保藏等难题。(3)研究出不同天牛种类的天敌释放和防治技术。(4)发明出诱杀栗山天牛和松褐天牛成虫专用黑光灯,共诱杀栗山天牛成虫72.11吨,在控制这种天牛种群数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研究、集成出5种天牛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即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设置诱木诱集成虫;在低龄幼虫期释放肿腿蜂、中老龄幼虫期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6)进行了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解决了国际国内多年来没有解决的天牛类害虫的防治难题,是防治天牛技术和方法的重要突破和创新,而且对环境安全,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天敌大量繁育利用和黑光灯研制利用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授权专利和论文情况: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研究中发表论文184篇(其中SCI论文33篇)。技术经济指标:在安徽九华山、江西庐山等松材线虫发生区推广应用,松褐天牛虫口减退率达90.6%,松材线虫病造成的马尾松病死率下降了95%以上;吉林省推广栗山天牛防治技术后,发生面积下降了82.0%,有虫株率降到了1%以下;甘肃省嘉峪关市应用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虫口减退率达85.5%;湖南和湖北省推广应用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虫口减退率达90%以上;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在山东泰安市、河南濮阳市应用后,寄生率达76.4%以上。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先后在吉林、辽宁、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等十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防治面积超过232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达66.8681亿元。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