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柳州市中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789
成果描述:
世界各地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均持续增加,中国每年新增70万以上,存活患者约250万到300万。由于该病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该课题组自2010年开始,致力于中医藏象理论和经络理论学习和研究,并在“脑-肾-督脉”轴理论指导下开展“提督调神、益肾导气、活血通窍”治疗法则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和临床研究,取得如下创新: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将“脑-肾-督脉”轴作为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理论基础,采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验证其疗效机制与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促进神经再生及脑组织修复,调控脑神经递质、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研究并制订“提督调神”针法、治疗规范。经过中医经络理论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形成以大椎、百会、人中、命门为主穴,根据不同病情和病患体制调整辅穴的针灸法则。在对“窍”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将“瘀血阻窍”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核心病机,以“提督调神、益肾导气、活血通窍”为治疗原则,方用通窍活血汤,以麝香为君,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大枣为辅佐,与“提督调神”针法相结合,通调督脉气血,振奋阳气,活血通窍,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病后防复作用。项目研究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研究项目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完善了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该研究方法及手段先进,结论客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研究期间培养了血管性痴呆的诊治及科研团队,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及专著1部;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脑病科重点专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科相关疾病起到示范作用。该成果已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讲座、会诊及培养进修人员、成果应用等多种形式在湖南、广西等地20家市、县级医院进行推广,培训医护人员2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