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证候、疾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平台的构建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769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中医证候、疾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平台的构建研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2011年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1-31-11。项目承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3月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经过50年的发展,已发展和制作了丰富的中医药动物证候模型或病症结合动物模型,然而,大多数中医药动物证候模型均不能准确反映临床证候,这些模型难于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至今仍缺乏能反映中医证本质的实验动物模型制约了中医药研究的开展,该课题就是针对该问题而申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建立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中医证候模型的客观化评价平台,建立中医药动物实验平台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共性和开展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评价服务。主要论点与论据:该课题依据疾病模型“有是病便有是证”假设,在Ⅱ型糖尿病大鼠基础上,依据证候发展规律和低温诱导手段,提前诱导叠加出具有气阴两虚夹瘀证候的Ⅱ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国内首次通过证候叠加的方式研制复合型中医动物证候模型。通过生化指标筛选出“病”,通过中医“四诊”观察及积分表格选出“证”,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成模判断,做一个尝试。对于复合证型的研究,国内尚无统一定论,其成模方式、判断标准一直为西医批判中医的诟病。该课题对此作出尝试,并愿抛砖引玉为其他病证结合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促进祖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创见与创新:国内首次通过低温诱导方式成功构建气阴两虚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小鼠四诊工作站,建立Ⅱ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大鼠模型的操作规程(SOP),广西中医证候、疾病动物模型平台管理制度。通过积分评定的方式,简化了特定证候评定的方法和标准,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向。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该项目主要是涉及证候动物模型及中医药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及服务体系的构建,其主要作用是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并不产生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存在的问题:部分证候信息采集手段和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对于脉诊的信息收集还需创新、其他复合证型的采集和判断尚不能完全排除。成果简介:建立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中医证候模型。建立了糖尿病大鼠证候指征分级客观化评分标准,按照整体外观、局部指征、运动与神经、饮水与饮、二便、呼吸等按照四级体征表现量化评,实现了大鼠四诊采集的客观化、量化、可操作化。修订完善了大鼠证候采集(四诊工作站)规范操作规程。利用自行建立的大鼠四诊信息采集方案及客观指征数据采集评分表对实验大鼠证候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出具有气阴两虚夹瘀证的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气阴两虚夹瘀证的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降血糖中药、民族药进行客观化评价。已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1篇。引进实验动物相关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2名,平台固定技术服务达到人员为5人;培养研究生10名。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