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14
成果描述:
技术领域:食品发酵与酿制技术。红曲霉是中国特色食品微生物资源,红曲色素是国际最大天然色素产品之一。为抢救性发掘保存红曲霉种质资源,促进红曲产业发展;针对种质资源逐渐散失、分类鉴定不清、发酵技术落后等难题,课题组自2003年起对红曲产业现代化改造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经十多年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主要成效:主要技术内容:红曲霉菌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利用福建省红曲产业历史悠久、业态多样、产业基础大等特殊优势,收集分离涵盖酒曲、色曲、功能曲三类红曲霉菌株,率先建立红曲霉种质资源库,填补了空白,为红曲产业提供80%以上的种源。先进的红曲菌分类和鉴定方法的建立:率先建立同时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ITS、ISSR、RAPD法对红曲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鉴定的41个菌株分属6个种,具有特异性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可为选育不同目标菌种提供技术支持。系统研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的影响:采用液态发酵技术,明确了培养条件和多种营养源种类及其交互作用对红曲霉产色能力的影响,发现锌、镁等特定元素组合对色素代谢有显著调控效果。确定了液体培养优化工艺,可提高色价一倍左右。率先研发并确定桔黄色红曲米生产技术,确定高色价红曲米生产技术:系统研究固态培养的外加营养源和培养条件,发现镁、铁、氮等特定元素组合对提高黄色组分有显著效果,首次研发出桔黄色红曲生产技术,红黄比从≥0.8改造为≤0.38。桔黄色红曲米和高色价红曲米发酵工艺均获发明专利。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研发出制种、培菌、产色、补料和自动控制等系列红曲米产业化关键技术,单池投料量从≤1吨提高至≥2.5吨,并在国内最大的两家红曲米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获发明专利2项:一种生产高色价红曲米的发酵工艺,一种生产桔黄色红曲米的发酵工艺及其产品。技术经济指标:种质资源库:特点为来源明确广泛、种类全、生产价值大,包括:色价≥2500μ/g色曲9株;淀粉酶活≥50μ/ml酒曲17株;莫纳可林K≥0.3mg/g功能曲7株。鉴定分类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高、准确性好,可较明显区分红曲霉属的种间性状差异。高色价红曲米:规模化产品色价≥5800μ/g,得率≥36%,发酵周期≤8d(国标为1000μ/g、国内其他先进企业分别为3000-3500μ/g,25-28%,8-9d),技术水平国内外领先。桔黄色红曲米:规模化产品色价≥4500μ/g、红黄比≤0.38、得率≥36%,发酵周期≤8d,技术水平国内外领先。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成果在国内最大的两家红曲米生产企业应用,共产红曲米5700T、红曲色素220T。新增产值10890万元,新增利税3830万元。并在同类企业示范推广,特别是对红曲原产地古田县数百家企业和作坊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红曲行业技术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