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及窒息诊断标准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海市妇幼保健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98

成果描述: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简要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要点、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推广应用、效益情况。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围产新生儿医学领域。由北海市妇幼保健院主持、组织全国5省6家三甲医院参加的多中心超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简要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统计,新生儿窒息是全球新生儿的第三位死因和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第一位死因。国内单按Apgar评分诊断误诊率高达50%~80%,国际上按美国诊断标准漏诊率高达79%~88%,严重影响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故有必要研究制定新的诊断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要点:该项目在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pH的病理学阈值及其与其它诊断指标相关性、互补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高危因素、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脏器损伤、鉴别诊断五项指标的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解决了国际新生儿医学前沿这一难题。创新要点如下:1.该项目是国际上同类领域最大样本(20605例)的前瞻性研究,经查新,国内外未见有与该项目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研究;2.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排除所有生物学因素干扰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生理学阈值;3.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生理学阈值并不等于病理学司值,不能简单地把生理学闽值用作诊断新生儿窒息的脐动脉血气指标;4.创造性地通过研究拟诊窒息患儿脐动脉血pH和BE的分布范围,进一步研究在此范围内,各个DH和BE点诊断窒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上,获得了其病理学阈值,即诊断窒息的血气指标;5.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必须加入鉴别诊断。6.在研究脐动脉血气与其它诊断指标的相关性、互补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高危因素、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脏器损伤、鉴别诊断等五项指标的崭新的诊断标准。经5家大型三甲医院78664例的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基本达到100%。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推广应用、效益情况:该项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外文期刊发表论文9篇,王编专著1部。4篇被美国MEDLINE收录。在全国各地共作学术讲座23次共27个专题。2013年1月由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颁布,作为指导全国的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指南。该成果结束了中国单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历史,使医学界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正确的诊断促进了该病的规范化诊疗,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有利优生优育。可以获取该病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等的真实数据,便于国内外资料对比。并有助消除因该病误诊引起的医患纠纷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