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师范学院;武汉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89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化学与材料学、生物学、纳米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是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项目针对在纳米粒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率先将热化学技术和热动力学方法应用于量子点生物效应研究,在生物大分子、亚细胞、细胞和个体等水平上,从结构和功能上,系统研究了量子点对不同生物的生长、能量代谢等生命动态过程的影响,阐明了量子点对生命代谢动态过程的影响途径及其作用机制,在揭示和认识量子点参与细胞动态化学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生物相容性或环境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围绕生命科学中的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着力构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量子点纳米生物传感器,并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建立新型量子点的高效可控合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基于量子点的新型光催化剂和光动力治疗试剂,为拓宽量子点的应用范围开辟了新途径。该项目研究成果对量子点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主要科学发现点归纳如下:率先将微量热技术与光谱法等相结合,系统研究了量子点与蛋白质、线粒体、细胞和胚胎等的生物效应,阐明了量子点结构、组成、表面修饰等与其毒性的构效关系新结论,建立和拓展了研究量子点毒理效应、生物功能的新方法,为准确、全面评价纳米粒子的生物效应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表面功能化量子点,构建了多种基于量子点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建立了高灵敏检测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方法,为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量子点纳米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立了新型低毒性、高生物相容性量子点的高效可控制备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基于量子点的新型光催化剂和光动力治疗试剂,为拓宽新型低毒性、多功能的量子点在生化分析及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开辟了新的途径。该项目研究不仅丰富了量子点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定向合成及生物应用此类功能化量子点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还为量子点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效应和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前沿交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该项目共发表SCI源刊论文24篇。其中20篇主要SCI论文中,13篇发表在影响因了大于3.0的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7篇发表在JCR一区期刊上,3篇发表在JCR二区期刊上。8篇代表性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4.0。20篇主要论文被正面SCI论文他引和评述260次。特别是部分论文被国际化学项级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多次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说明该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