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75
成果描述: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简要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要点、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推广应用、效益情况。卵巢癌是国内外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死亡率位居妇癌的首位,不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导致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极需课题组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而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原癌基因的活化及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缺失被认为在卵巢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Ras是第一个被鉴定的人类癌基因,H-ras、K-ras和N-ras是ras基因家族中与人类肿瘤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因,课题组通过慢病毒载体转染了这两个癌基因,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k-Ras、c—Myc基因的促癌作用。OPCML定位于人染色体11q25,而已有的研究证实在这个区域的杂合了缺失(LOH)与卵巢上皮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因而提示在这个区域可能存卵巢癌的抑癌基因。OPCML与肿瘤的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利用重组慢病毒将OPCML转导人卵巢癌细胞,研究转基因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转基因后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OPCML蛋白质的表达验证OPCML基因的抑癌作用。该研究从发病机制入手,探索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为日后卵巢癌的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模型。该研究中使用的免疫组化法可应用于临床,检测卵巢癌组织中OPCML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卵巢癌组织OPCML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相关性、该蛋白作为卵巢癌患者进行检测治疗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患者的随访、生存分析,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在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上提供线索。该研究成果在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岑溪市人民医院、岑溪市中医院、钦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岑溪市妇幼保健医院、武鸣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