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野生鸳鸯(Aix galericulata)繁殖生态学及保护策略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动物园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12

成果描述: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课题在北京动物园、紫竹院公园和怀柔怀沙河、怀九河水域对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长达5年的观察研究,掌握了北京地区鸳鸯繁殖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繁殖树洞的选择、孵化行为、育幼行为等,同时对不同季节聚群行为等也做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人工巢箱招引,在国内首次成功招引鸳鸯雌鸟产卵孵化;通过收集人工巢箱和天然树洞鸟卵进行人工孵化,成功孵化、育幼成活鸳鸯200余只。首次在北京地区对人工孵化育幼的鸳鸯进行野化放飞,过去5年研究期间,在北京地区共野化放飞鸳鸯195只。监测表明:放归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发现人工繁育后代在野外成功存活并成功繁育,为北京地区野生鸳鸯种群的复壮和保护奠定了基础。鸳鸯俗名:匹鸟、官鸭,英文名:Mandarin Duck,是雁形目鸭科中的小型鸭类,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东北地区繁殖,华南地区越冬,可见于中国东部各地。栖息地选择山间溪流、沼泽、湖泊等处,常见于阔叶树林环绕的沼泽、芦苇丛生的水面。国内种群数量从大约1500~2000对(2001)到12000~14 000只(2009)。鸳鸯的研究资料比较少且分散,国内仅限于野外观察基础上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野外繁殖生态学研究,生态、行为与保护,圈养鸳鸯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等。课题研究为鸳鸯的繁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尤其是鸳鸯的人工孵化、育幼及重引入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课题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课题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北京地区鸳鸯的研究、保护及人工繁育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指导城市公园招引本土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为政府制定珍稀鸟类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