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上思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17
成果描述:
项目来源:该项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承担的“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课题和上思县科技局与县农科所的自选项目。“上思香糯高产有机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由上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上思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承担。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2013年12月结束。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野生稻与地方香糯品种的杂交回交、外源DNA导入和系统选育等现代育种技术对上思香糯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育成爱白糯和爱麻糯2个优良品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示范区基地并配套研制高产有机栽培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辐射区的指导等推动爱麻糯、爱白糯新品种在当地的推广应用,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性能指标:培育出香糯新的苗头品系2个并建立品种的分子身份证,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研究制订上思香糯有机生产的技术规程一套;开展上思香糯有机生产示范10000亩,平均亩产量350kg,品种纯度98%;开展技术培训2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课题直接经济效益为年产值4200万元,新增利润105万元;课题实施期间(3年)累计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2600万元,新增利润315万元。技术的创作性与先进性:该项目实施5年来,极大的提升了广西地方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在技术的创作性与先进性上取得4项显著成果。育成第一个上思香糯新品种。该项目采用野生稻渗入系,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系统选育方法,育成了两个上思香糯新品种,开创了针对某一地区传统地标产品的原料品种进行改良研究的新领域,把300多年来传统种植的上思香糯提升到现代育种水平,填补上思香糯育种的历史空白。研制第一个地方传统优良香糯品种有机栽培技术规程。该项目针对地方传统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当地栽培环境和习惯,在改良品种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高产有机栽培技术,并在大面积示范中取得高产稳产增收的良好效果。上思香糯有机高产栽培研究全面。项目首次采用核心区、示范区、技术辐射区的渐进方式全面设计香糯的有机栽培耕作模式、肥料比较实验、水土质量检测、产量测定分析的研究方案。项目采用的有机栽培示范研究取得上思香糯生产的历史最好水平,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464.7万元/年,3年来项目累计示范推广有机生产面积共8.0万亩,新增产值5124.984万元。用分子标记建立新品种的分子身份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项目培育的上思香糯新品种采用传统的栽培稻与野生稻的杂交技术,并配合现在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避免了转基因等手段带来的安全隐患,育成的品种来源可靠,使用的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和认可。配套研制的地方品种有机栽培技术规程避免了常规农业对作物和生态的环境的危害,保证了品种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经过大面积示范取得了高产稳产的良好效果。经过5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可应用于水稻以及其他禾本科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过程,其中的有机栽培技术规程也可运用到水稻以及其他粮食作物的栽培管理中,为其他作物的生产过程提供参考示范作用。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应用情况:该项目育成了两个高产优质的优良香糯品种上思爱白糯和上思爱麻糯,经过3年品种测产,爱麻糯平均亩产402.1公斤,爱白糯399.3公斤,分别比对照平均增产6.25%和7.0%,具有很明显的增产效果。项目有针对的研制了上思香糯的有机栽培技术,采用3万多亩核心示范基地种植,配以不同耕作模式、不同肥力和测产比较的方式,3年累计产值2139.9万余,新增产值713.3万元;为充分发挥上思香糯高产有机生产技术与应用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项目开展技术服务辐射区的推广活动,该区域多次得到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香糯有机栽培意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辐射区面积累计5万多亩,3年累计新增产量429.012万公斤,新增产值3003.084万元。该项目累计推广面积13.13万亩(含有机生产示范、辐射面积),新增产量986.651万公斤,新增产值6806.59万元。项目研制了《上思香糯高产有机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方法,举办培训班及有关现场会20多期,培训人数1010多人次,引发技术资料8500多份,接受技术服务咨询11500多人次。在严格执行有机生产技术规程的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诱虫灯、生物农药、水旱轮作,农家肥和生化有机肥等,抓好病虫预测预报,3年来已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102期,项目区香糯病虫害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大为减少,产量相对提高,促使农民自觉按照有机种植规程进行耕作,确保上思香糯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上思香糯育种有待加强。上思香糯具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在该项目实施前没有进行过现代化育种和品种的改良,也没有过相应的高产有机栽培技术研究。因此在育种上比其他稻种类型育种差距很大,急需育种家和科管部门的介入,加强育种研究和资金投入。科研条件有待改善提高。上思县地处十万大山,国家边境,农业科研条件十分有限,建议国家和地方进一步重视基层农业科研工作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国家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资金的持续性支持有待加强。该项目的实施已经为上思香糯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获得一批中间材料,建立了地方与基层产学研究结合的合作机制。由于项目实施时间短,许多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还有待深化,尤其是新品种的进一步选育等,中断研究十分可惜。建议科管部门继续支持上思香糯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缩短边境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研究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