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71

成果描述:

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是:在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技术方法,并推广应用。该项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解决了生态环境监测“测什么”、“怎么测”的关键技术问题与监测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问题,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包括4部分:一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系统遥感监测二级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应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影像和中巴卫星(CBERS)影像,连续10年对全省6大生态系统类型和23个次级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动态监测与评价,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的生态系统遥感影像数据库、遥感监测数据库和野外核查图片库。结合环境统计资料,连续10年评价了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二是从生物群落的层次上,建立了以陆地生物群落监测、水生生物群落监测和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二级生物群落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调查评价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状况;三是从生物个体的层次上,建立了山东省污染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技术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反应指示生物和累积指示生物的概念,筛选了山东省环境监测反应指示生物和累积指示生物,确定了污染生态监测评价方法;四是从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层次上,建立了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开发,油、气与集中供热管线,农林开发,大学园区等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二级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依托该项目,率先在国内发布实施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发表了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连续10年开展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立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培训了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推动了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依据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成果,实现了全省生态环境定量化、动态化管理,提高了生态环境管理效能。在创建国家级与省级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工作中,全省已有威海市、章丘市、沂源县、泰山区等50多个市、县(市、区)应用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成果。在全省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规划科研等工作中广泛应用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成果,为生态山东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