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河北农业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900
成果描述:
| 渤海湾海域平坦、饵料丰富,是中国海洋水产养殖主要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及河北省水产品主要出口基地之一。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及秦皇岛港、曹妃甸、京唐港、首钢、黄骅港等重工业基地迅速发展,海岸带污染日趋明显、污染范围日趋扩大、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直接威胁多种鱼、虾、蟹、贝类生长。近年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和人类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与环境激素有关,代表性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和有机金属等。环境激素具有类似生物体内激素特征,一旦进入人体不仅扰乱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尽而影响整个生物体,产生生殖器、免疫系统等异常。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结构稳定、能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即使有些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化学品很多国家已禁用,但其在环境中残留仍不容忽视。该项研究针对渤海湾地区现状,以渤海湾典型环境激素类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渤海湾养殖区海水、海洋沉积物和多种海产品中含量水平进行检测,进而对其生境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对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水产品危害进行了分析。其有助于系统了解渤海湾海区环境激素残留状况,为水产品安全防控提供依据。建立了多种环境介质(包括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多种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农药残留、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和有机锡)系列(共9种)分析方法,为海洋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水平和迁移转化规律提供方法支撑。其作为技术储备,有助于破解国外潜在的技术贸易壁垒,保障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安全。在渤海湾养殖区共采集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产品样品共260个,对其中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的含量水平进行了检测,获取检测数据约4万个。在多种海产品样品中检出多种多氯联苯,六氯苯、毒死蜱和滴滴涕等重金属,砷、镉等重金属,以及有机锡化合物等。并发现重金属和有机锡化合物存在由海水向沉积物和生物体富集的现象。在该研究基础上,为水产品生产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亟待加强渤海湾地区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监控。重点关注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重金属和有机锡类化合物等;二是对渤海湾养殖产业进行调整,限制、控制重污染海区水产养殖,重点扶持无污染或污染较轻区养殖业发展。三是建议加强对水产品质量检验和监控。四是建议建立中国海域资源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海洋、环保、水产养殖加工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数据资源,对海域环境激素类污染物风险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共同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项目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篇,分别发表在《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Methods》、《分析化学》、《分析测试学报》、《中国食品学报》等著名期刊上。进一步,依据该项目撰写的信息专报(“渤海湾地区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生境迁移规律及其对水产品危害的防控研究”成果,为相关工作提供方法支撑)经由河北省委上报中办后,获得了国家领导批示。为国家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