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98
成果描述:
| 主要技术内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结果:中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例数为1,822,769例,死亡人数1,429,461例。由于缺乏早期恶性肿瘤的预警筛查、干预阻断、高侵袭性肿瘤的定向干预,成为制约恶性肿瘤疗效的三大瓶颈。做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四家肿瘤诊疗中心历经8年的协同攻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该项目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创建了食管癌等六种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基因表达风险谱。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数据库建立的52,396例病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循证医学分析,发现MnSO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HIF-1、Cox-2、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状态将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对风险比提高数倍甚或数十倍;2、找到提高食管癌放化疗效果的关键靶点及关键物质,制定了干预阻断的新策略。发现MnSOD及三种新型放疗增敏物质对食管癌细胞放疗增敏或放疗抗拒的重要调控机制,利用慢病毒载体技术成功在动物体内复制了MnSOD梯度过量表达水平促进/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双向调控作用;3、明确了肿瘤微环境及HIF-1对食管癌细胞转移的新调控机制。发现肿瘤乏氧环境通过上调HIF-1,下调E-钙黏蛋白及MMP-2蛋白表达促进食管癌增殖、侵袭转移,并且揭示了HIF-1是促进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因子。论证了体内靶向肿瘤细胞导入siRNA的可行性,抑制食管癌细胞及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提高放化疗效果为RNA干扰治疗肿瘤的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4、率先揭示了3种标志物的个体化诊断价值。首次发现MnSOD、SYK及nm<'2>3H1在食管癌、结直肠癌诊断的预测价值,已支持其开发成临床诊断试剂盒。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自2006年开始,历经8年,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北方4家三甲医院应用,累计临床分子病理检测809例次,显著提高了中国这几种主要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水平。发表论文44篇,SCI收录期刊11篇,总影响因子15.597,正面被引90次。研究成果受到国内肿瘤学詹启敏院士、病理学及病生理学丛斌院士,华西医院胸外科陈龙奇教授的高度评价。部分研究成果被纳入2010-2011年加拿大食管癌方面著名肿瘤学期刊《Dis Esophagus》重点报道,被《Tumor Biol》高度肯定,认为“It is an useful and credible study”。项目成员受邀参加国内外肿瘤学术会议10余次,与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日本冈山大学等多国研究人员互访;主办多届河北省肿瘤年会、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亚太地区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学员达500余人次。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研究成果为建立食管癌等恶性肿瘤高危人群预警和个体化防治,早期发现和靶向治疗及新药研制提供新的分子靶标;率先论证了通过调控MnSOD表达水平实现提高恶性肿瘤放化疗敏感性同时保护正常组织细胞的可行性,为创建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揭示HIF-1和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丰富了肿瘤转移机制的相关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