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钦州市畜牧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65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1.项目来源:钦州市科学技术局下达了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科技支撑农业产业提升–奶水牛繁殖新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合同编号:201322023),由钦州市畜牧站承担实施,实施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2.立项背景:奶水牛业是中国南方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奶水牛业在中国广西、尤其是钦州市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已逐渐成为钦州市繁荣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奶水牛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奶水牛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奶水牛业发展作为缓解奶业发展“北多南少”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农业部《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出发展南方奶水牛,并给予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把广西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奶水牛业基地。钦州所处的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也将奶水牛业列为畜牧业的优势产业。钦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奶水牛业,把奶水牛业作为钦州市的特色农业和畜牧业的重点产业。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技术原理:通过奶水牛同期发情、性别控制及人工授精、新品种推广等新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进一步提高奶水牛繁殖效率,加快奶水牛品改步伐,培育高产杂交奶水牛,增加奶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奶水牛业快速发展。2.主要考核指标学术成果:公开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技术指标:奶水牛同期发情率70%以上,人工授精的受胎率40%以上;应用2700支奶水牛性控冻精,受胎率达40%以上,产母犊率达85%以上;引进地中海水牛冻精500支杂交改奶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40%以上。技术培训指标:组织举办牛人工授精培训班3期,培训班60人次;组织举办奶水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养殖户150人次。3.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学术成果完成情况:公开发学术论文8篇。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奶水牛同期发情处理505头,发情465头,同期发情率达92.08%;人工授精配种404头,受胎164头,受胎率40.59%。已应用2819支良种奶水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配种2719头次,受胎1164头,受胎率42.8%;已产牛犊868头,其中母牛犊760头,母犊率达87.56%。已引进512支地中海水牛冻精杂交改良配种奶水牛508头,受胎234头,受胎率46.06%;已产牛犊161头,其中母牛犊84头,公牛犊77头。技术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已组织举办牛人工授精培训班6期,培训班265人次;举办奶水牛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养殖户340人次。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首次综合应用奶水牛同期发情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性别控制技术、养殖技术规范、B超实时监测技术、产后疾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进一步提高奶水牛繁殖效率,增加奶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2.首次大面积引进应用高产地中海水牛冻精对该地区的奶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1.该项目系统研究和摸索奶水牛同期发情技术,辅助营养调控、产后疾病预防以及B超诊断、地中海水牛冻精引进、性控技术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奶水牛繁殖效率,推进钦州市水牛奶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该项取得的成果对加速钦州市奶水牛良种扩繁,加快本地水牛改良进程,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牛开发中规模化应用,推动水牛奶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已总结编写一套奶水牛繁殖新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技术材料。该技术成果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利于推广,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为指导钦州市奶水牛品种改良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其它畜禽的品种改良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应用情况:项目实施二年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水牛同期发情、性别控制及营养调控等新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进一步提高奶水牛繁殖效率,加快水牛品改步伐,培育高产杂交奶水牛,增加奶水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奶水牛业快速发展。项目实施二年,通过引进X性控冻精和地中海水牛冻精改良地方水牛品种,增加杂交水牛1029头,其中母犊844头,公犊185头,为农民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达1536.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达9022.8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通过推广应用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钦州市奶水牛业发展,市场前景是极为广阔的。2.存在问题:一是奶水牛人工授精配种员技术参差不齐,有待今后培训;二是奶水牛养殖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有待今后培训与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