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洪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60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洪潮江水库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为2013年,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与广西科技厅签订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后,以桂财教[2013]46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下属课题,课题编号为桂科能1346007-39,承担单位为广西洪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为科技特派员张益峰。起止时间为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课题经费10万元。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应用领域为养殖生态学,技术原理为在水库中设置非投饵区域,开展鲢、鳙鱼生态养殖,控制浮游生物生长,消化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氮、磷,使水库的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双重性得到最大彰显。课题完成了《洪潮江水库水生生物及水质现状调查报告》、《洪潮江水库渔业发展的水库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方案》、《水库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3份技术报告,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洪潮江水库建立了5500亩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投放鲢、鳙鱼230万尾,实施期内共捕获成品鱼21.2万kg,其中鲢平均体重3.22kg,鳙平均体重4.55kg。科技特派员2年实地开展科技服务27次,两年举办《水库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共培训人员395人次,发表科技论文1篇。超额完成了项目提出的各项考核指标。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课题首次在广西对水库生态增养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示范,采用生物操纵-净水生态渔业方法,建立了库区鲢、鳙三段式养殖技术和围栏轮养技术,通过调整鲢、鳙的放养数量与比例,同时引进推广种植耐浸草种,消落期在孤岛上≤25°的消落带上种植耐浸草植被调控库区水质。项目执行期间,共收获成品鱼21.2万kg,总产值296.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约相当于消耗水体中浮游生物848万kg,从水体中提取氮21369kg和磷2968kg,2014年8月检测结果显示,洪潮江水库pH、总磷、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铜、锌、铅、镉、石油类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的规定,入水口总氮超标,经过生态修复后,出水口处总氮已经达到Ⅲ类水质要求。生态效益显著,课题执行期间,推广生态养殖6.15万亩,举办《水库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389人次,社会效益显著。课题编制的《水库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对广西境内库区生态养殖的开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广西有适养水库28.7万公顷,大小水库4400多座,2012年以来,许多水库为保证水库的水源地功能,对原有的投饵养鱼网箱进行了清理,不仅以网箱养鱼为主业的群众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库区养殖鱼类生物量的骤降,还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发展水库生态有机渔业,将水质保持与渔业科学开发相结合,通过合理增殖不同生态位类型的鱼类,重建生态平衡,创建水质保持长效机制,有效增加库区农村群众收入,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成果通过合理投放鲢、鳙鱼,辅以轮捕轮放、消落带种草等技术,既可保护水环境,又可同时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为目的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兼顾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度高,安全性好,推广前景显著。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已在南宁市金鸡龙潭水库、广西合浦县星岛湖乡洪潮村、采木村等地开展应用,应用效果良好,龙潭水库养殖2年获利200万元,库区水质明显好转,无水华发生,洪潮村和采木村采取由村民委员会带动,养鱼专业户联合集体应用模式,两村人均增收分别达到407元和411元。公司拟继续在适宜开展生态增养殖的水库开展生态增养殖修复技术示范;申请将库区生态渔业发展列入广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继续开办《水库生态修复增养殖技术培训班》。;尽快将《水库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升级为地方标准;鉴定成果后,申请成果转化项目,继续优化生态增养殖技术。历年获奖情况:无 |